(图源网络,侵权删)
“你啊你,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母亲站在我身旁收着还遗留着半碗饭的碗,望着我,愤愤地说道。
“我不就随口说了一下今天的饭菜不是很可口吗,至于吗。”我不满得回应着母亲。
“咳”母亲没有再回应我,只是默默地叹了口气。
母亲总是这样。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她总是那般喜欢触景生情,哪怕只是影视剧里恋人的分别、现实中街上皮包骨的流浪狗,又抑或是我不小心摔破了皮,一旦映入她的眼帘,我知道纸巾便不免遭一回罪。
她又总是那般爱坐在椅子上,靠着窗台,望向窗外,看着路上或行色匆匆、或漫步悠闲往来的行人,望着他们,肚子哀叹。
我总是不免讥讽母亲:“您可真似黛玉妹妹转世啊!”
这会儿,母亲又望向了窗外。
窗外,柔和的白云挡住了猛烈的阳光,只留下窸窣的缝隙,任微光穿过,轻洒在路面。此时的路上,路过了结伴回家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稚嫩和可爱;他们在路旁嬉闹着、手里拿着可口的美食,带着笑意慢慢的走着,享受着这专属于她们的时光。
我总是会知道,母亲又该泫然欲泣的感慨道——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常听母亲忆起她的童年。她说,她的童年是在劳累与痛苦中度过的。
那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外祖父母都是从小生活在小山村里的人,他们的思想里还残留着封建思想里对妇女的偏见,但又不仅仅只是她们,整个村里的人都如这般——他们觉得妇女就不该上学。
母亲说,小时候她费劲了心思,才说服了自己的父母,让自己去上学。她说,读书的时候,是她童年最幸福的时候——她可以每天早上唱着歌、迎着晨曦去上学,还可以和同学在学校里玩耍,晚上回来也可以不用干农活——这简直是太幸福了。
但好景不长,才上到小学的她,因为是家中的长女,而弟弟妹妹又要上学,她便不得不回家干活,赚钱供弟弟妹妹读书。
于是,夏日懒散的风便是她烈日下的空调,冬日慵懒的太阳便是她寒风中的暖气。大雁南来时,她在那;大雁北归时,她还是在那。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春与秋,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夏与冬,她就在那田地里,时而用长满茧子的双手拿起披在脖子上着湿透的毛巾,擦拭着布满晒斑的脸庞,脑袋里不停地劝告自己是否应该休息一下,但身体最终还是战胜了大脑,她明白,她肩上的责任。
每天夜里,结束了一天操劳的她,都想着回家她的外祖父母会给予她一顿可口的美食。可那是的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春风还未吹到这偏僻的小山村里,更奈何,母亲是女子身,外祖父母都仅仅只给予她一小碗的米饭。每当她吃完想去灶里盛点饭时,迎接她的总是无情的谩骂声。寂寥的夜里,她总是饿的睡不着,想要翻身却又怕惊喜外祖母,只能静静的躺着,默默地聆听着自己肚子发出的美妙音乐。久而久之,母亲的身体自然是一天比一天消瘦,这也为她日后的胃病,落下了病根。
母亲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泪,回过头来对着正在玩手机的我说着,现在的人真的是太幸福了——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也不用为了小学初中学费的昂贵而不能读书;小女孩也都能穿上美美的裙子,在公园里吹着泡泡,放着风筝;大家也终于不用挨饿了,甚至大家都开始了极其的浪费;夏日也不用尝试热浪向你脸上扑来的滋味,冬日也不用忍受寒风在你脸上雕刻的痛苦——咳,现在的人真的太幸福了。
咳,母亲总是这般的絮絮叨叨,便没有应答母亲。母亲见我没有回答她,又转过头,呆呆地望着窗外。
十八岁那年,母亲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此时的上海经济已然十分的繁荣,母亲从小山村来到这个大都市,觉得什么都十分地新奇。她在市区找了份工作,毕竟母亲没有太高的学历,自然是那种又累、工资又低的活。工作地点虽然在市区,但市区租房子太贵了,她只得往郊区的方向找房子,可那时的上海,地铁刚开通没多久,母亲没办法搭地铁去上班,公交车费的时间太久,得很早去搭乘,但太早又没有公交车。于是,母亲只好每天四点就起来,徒步十几公里,来到工作的地方,晚上下班时想想早上都已经是走过来的,就不浪费那些钱,还是走回去吧。
就这样,母亲又不知走过了多少个春与秋,就这样,慢慢的走着。
母亲说,那时候她每个月能赚500块,但都要寄400块回家给外祖母;后来舅舅和阿姨也没有去读书,都来到了上海,她还要四处奔波,帮她们找一份工作;舍不得租房子,就三个人挤在一个出租屋里,舅舅睡在躺椅上,阿姨睡在床上,而母亲,无论夏还是东,都睡在地板上。
望着母亲眼见淡淡的泪痕,我想,母亲应该又想起了往事了吧。
想想母亲的童年和我的童年,我似乎真的有些太幸福了。
于是我放下了手机,走到母亲的面前,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着,是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实发展的很快,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你啊,也不用再过以前的生活了,就不要再想起之前痛苦的回忆了。
母亲听着,释放地笑了两下,又直骂我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我们又是多么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欢迎小可爱们关注我的公众号啊~
“杂乱的生活”,偶尔写写文章,写写生活,写写影评,也会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期待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