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听明哥不止一次的在困惑、牢骚:“以前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今怎么都突然变质了呢?”身为一个拙口笨人,本就不擅慰人,只好藉此机会说道一二了,不知可否算作迟到的宽慰?
或许很多人都遇到过如此情况:本来聊得热火朝天的群聊,在你突然加入之后鸦雀无声,各回各家了;儿时一块活泥巴的小伙伴见了面似乎没什么可絮叨的了;发了条朋友圈被老友点评,满腹的叙旧语最后删得仅剩一个“嗯”字;曾经最好的哥们/闺蜜莫名的老死不相往来了;诸如此类。
多数人肯定不假思索的将此归于岁月无情,说什么再好的情感也抵不过光阴如刀。有时候我会多想一句,或许不中听:圈子已不同,何必再强融!
金陵读书时处下几个哥们,人不多,但都交心。后来各奔前程,联系亦是断断续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后来跟微信之风,一起建了个群聊,哥几个偶尔在群里吹吹牛,而我属于那种沉默寡言的人,基本上是得空才看一下他们“战况”如何。前段日子,去金陵办事,想到亮B、许二恰好都在,便在群里说了一句,便有了下面这一幕:
忆起本科相交甚笃的LGW,三年后仍旧可以一句话约出来吃顿羊蝎子火锅,畅叙幽情;形影不离的刘十三,如今好像只有我在没有无线的时候才电话问他一句“你是不是手机又欠费了”,然而,他工作闲暇回通依旧会转道看我一下,促膝长谈。岁月沧桑变,你我亦各自成长。但我相信真正当得起“朋友”二字的,仍会如周华建《朋友》中所唱:“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致使多愁善感的人儿开始感叹以前的闺中密友如今已不能交颈而谈,其实不然,变淡的不是朋友,只是些该舍弃的社交关系罢了。现在微信很火,有人甚至好友加到上千,只不过多赚几个朋友圈点赞而已。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朋友圈挨个借借钱,试试有多少人把你拉黑删除。
似乎有人如我一般,不擅广交朋友,但喜交真友,所以一般不会自来熟的跟人称兄道弟,亦不会初次见面便敞开心扉,但一旦认定了的真友,必定倾心相交,不曾相负,如此这般,几无世事沧桑、情浓转淡之感。至于其他人,你我本不该相干,何必又枉费心神。
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诚如此言。
沈十一,高中一好友,跟她学习很多,戏称其为师父。毕业之后,十一远赴域外,一别至今七年未见,但每次相聊依旧如故,从未有生疏之感。朋友大概应如此,闲时问上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世说新语》一则《雪夜访戴》的故事,“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除了看到王徽之的不羁洒脱,君子之交何尝不是“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与你,纵然不见,我的人生也已是大尽兴了!
我们应该感谢时光之荏苒,岁月之穿梭,如大浪淘沙般将我们的朋友圈筛选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联系也可,不联系也罢,都是挚友,一直在那里,从无淡与不淡之说。
我是一个怀旧之人,于物尚且难舍难分,何况诸多赤诚交心之人。一生挚友,三五人足矣,余之去舍留,唯君且自招。
言止于此,心生一诗,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