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跃迁》,看到了推荐序言里罗振宇老师的一段话,他说: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因为他的世界不断崩塌。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因为手中的慧剑越来越锋利......比如谈到职业发展,你就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现在做的工作,机器能做吗?”“我现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吗?”“我现在做的事,会越做越好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你沮丧,但还是建议你去想。因为被问题拍肩膀,总比被现实抽嘴巴要好。所以说,好问题比答案还重要。
以前也听说过要学会提问,学会提优质问题,但没有深入思考过。读完这段话突然发现一直把“问题”的含义简单化了,以为问题只能作为一个被动现象,遇到了才会思考解决,以为只有不懂的才是问题,有了问题通过他人或是网络书籍等就可以找到答案,忽略了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忽略了问题其实是思考的源动力,是行动的指导官。借用陶行知的名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而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也确是因为主动寻找和发现问题才取得的成果。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然后重读这段话,发现不管想要拥有哪种能力,不管想要做出什么决定,都需要先提出问题才不会偏离方向,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审视自己,才能沿着想要的途径越走越远。正如这段话里提出的问题,只要做出慎重的思考和回答,就不会选错行业,走错路。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提出问题的重要性。问题和答案,仿佛锁和钥匙,一把钥匙一把锁,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但当我们需要管理的锁很多时,钥匙也相应的会更多,管理不善就会出问题,而且管理的锁和钥匙越多问题就越严重。事实是想要管理好锁和钥匙,就一定要先确定锁的位置,然后根据位置对钥匙进行配对编码,这样取钥匙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也就是说,不管想要学什么、做什么,最好是问题先行。
我们常说孩子是一年一个样,这不仅是指外貌体型方面,更多的是指孩子的能力方面的巨大变化。孩子和大人们相比,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也更强。而随着年龄越大,接受问题的能力就越差。有一句话不是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吗?其实就是指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成长进步能力就会降低。为什么呢?有一个对200多人的调查发现,小孩说话内容的70%~80%都是由问题组成的,但是家长们说话的内容只有15%~25%由问题组成。而4岁左右的孩子会经常充满好奇地问一堆问题:为什么呢?为什么不呢?所以人们认为3~6岁的孩子是学习、进步能力最强的时候。可见,提问能提高学习能力并带来巨大的进步。
在《跃迁》中,古典老师记录了这样一个经历:
古典老师对家长说:“你们家孩子词汇量还不够,要把这6000词汇尽快背完,然后阅读分才会好。”这时候,收到了两种回答: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会说:“听到没有!要听古典老师的话!回去好好背,好不好?”孩子温顺点头。而有些真正聪明的家长则会笑着说:“古典老师,我们家孩子就是不爱背单词,但他喜欢阅读。我们进度不需要那么赶,你能不能陪他多读点儿有趣的英文书?”
两个不同的答案,一个是乖乖听话,按着要求顺从完成,而另一个则是接受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作为解决办法。一个只关心答案一个先提出问题,谁会学到的更多、进步的更大,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就像日本COACHA股份公司董事粟津一郎所说的,优质提问具有强大的力量,能改变自己和周围 人的人生轨迹,使它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提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以上种种表明,主动寻找、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实比只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至于为什么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那是因为答案没有定性,一把锁可以配无数把钥匙,一个问题更是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所以罗老师才说喜欢答案的人,世界会不断崩塌。所以只有确定了锐意进取的方向,才能去寻找到适合的方法和答案,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修炼成重剑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