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如何修?王阳明论静坐功夫

王阳明37岁龙场顿悟之后,后半生的学问思想仍然经历了几番变化,最开始讲“知行合一”,然后教人静坐澄心,观心本体,然后又讲省察克治,去私欲、存天理的实际功夫,还讲了格物、诚意、集义等等,直到50岁,终于才集中在一个概念、一个方法:致良知。

为什么有这么些变化呢?本质上是因为,他一开始也没有悟得完全圆融纯熟,教学生也需要时间摸索和实验。一开始悟得不够透彻明了,方法又不是那么究竟本质,从源头上偏了即使一点点,那他的学生在枝叶上就会偏得很远很远了。

可惜的是,《传习录》不是按年编排的,所以在读《传习录》,尤其需要注意,王阳明不是每句话都说得那么正确的,也不是每个方法都是那么究竟的。阳明先生最开始很推崇,而后来又后悔得不得了,之后绝口不提的,便是静坐法门。

这一番静坐的实验和经验,我读了觉得特别心有戚戚,所以专门分享出来,也希望好静倾向的朋友们,可以重点看看。

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第二年便被请到贵阳书院讲学,从此真正开始了一代宗师的讲学生涯。

他最开始宣讲的是“知行合一”,这根本不是我们今天通俗理解的“知道就要做到”,而是说,感知和行为在心的本体原本就合一,如果出现不一致,是因为在心的本体被私欲阻碍了,所以重点在于要恢复心的本体。

对于这个观点,他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听不懂,不知如何下手。于是阳明先生决定教大家静坐,让大家在静坐中停息思虑,也就是相当于止住私欲,就有可能直接去感受到那个知行合一的心性本体。

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这个方法是很针对时弊的。当时学子的情况,跟现代人们面临的也差不多,人心浮躁,知识焦虑,读了那么多道理,却无益于自己内在的德性成长。所以阳明先生要带领大家向内求理,心即是理,认为这是根本,先把这个根本立好了,自然德性也成长了,该知道的也会知道,遇到事情也能事来则应。

而且,阳明很擅长静坐啊,他最著名的龙场悟道,既不是靠读书读明白的,也不是跟人聊天聊出来的,也不是冥思苦想想出来的,而是他静坐开悟的——“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直到某天夜里好像听到有人对他说话,突然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人们很容易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好用的方法,在别人身上也好用,自己走通了的道路,别人也能够走通。

但问题是,同样的方法,被中正平和的人用,就可以被用得中正平和,被偏激的人用,差以毫厘都可能结果谬以千里。而世上绝大部分人,都无意识地处于偏执惯性之中……

一友静坐有间,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藽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

毕竟,世间纷扰,人们心为形役、身被名牵,如同尘世牛马、樊笼鸡骛,能够每天时间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顿时觉得万籁俱静、身心空灵、自在解脱,甚至还有可能感受到阳明已经体会到的那个“心之本体”,这就是阳明的用意所在,也“颇收近效”。

但是,静坐这个法门,终归不够究竟,静得过了,就容易出现偏差,出现了阳明批评的“喜静厌动,流入枯槁”、“玄解妙觉,动人听闻”两种典型的毛病。


1.玩弄光景,玄解妙觉,动人听

在极度放松、深度入静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出现一些玄妙的感受,例如身体的一些特殊感受啊,物我没有边界了啊,全身极致快乐啊。有过正念/冥想经验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体会过一点,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曾谈到过他静坐的一番体会,引用如下:

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

所谓前念已去,后念未来,瞬息间云开日朗,满心一片大光明呈现。纵不片刻,此景即逝,然即此片刻,全身得大解放,快乐无比。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这些现象,都可以叫做光景,可以有科学的解释,也可以有很玄妙的解释,感兴趣的可以去看TED演讲,哈佛大学的脑神经学家Jill taylor博士谈她左脑中风以后,体验到的犹如开悟涅盘的神奇境界。

这些光景根本不是修心的目标和关键,其实别管它就是了。但是,人都有好奇心啊,作为芸芸众生,突然有了点神奇体验,能不好奇吗?能不渴望下一次吗?能不穷根究底搞清楚是什么吗?能不跟朋友们分享讨论或者得瑟炫耀一下吗?

所以同学间的聊天,就很容易变成了,“最近有什么特别体验?”“看到什么了?”“哇,如此殊胜的景象,说明你最近修得很不错啊!”经常聊这种体验,互相比较,再附加一些“玄解妙觉,动人听闻”,不过是把以前知识、名利的追逐比较变成了体验、光景的追逐比较,本质还是外求,所以王阳明称之为“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病得不轻。


2.悬空静守,喜静厌动,流入枯槁

前面这个毛病还比较好治,别管那些光景就行了。

但静坐还有个更深层的毛病,其实是这个方法本身隐藏自带的。静坐还是分了动静,只要分了动静,就还是落在二元对立之中,只要二元对立,就不是究竟法门,还是会带来偏差。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上面这段话,阳明先生就已经在提醒学生,不要养成”骄惰之气”。人们虽然习惯性地外求,但是论舒服程度,其实还是清净自在更舒服。所以一旦尝到了静坐的甜头,很容易沉溺于这种享受,而且也容易觉得自己更有追求、不屑俗务。相比外在名利追求,这只不过是换了个追求内在心灵成长的外壳,这本质上还是小我私欲的表现。

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这句话说得更犀利了,洞察也更精微。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宁静,遇到事情就定不住了,说明静的功夫根本不到家,那看起来是在静坐收敛身心,实质上对人生责任的一种自私逃避和自我放纵。儒家追求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所以对于这点尤其批判。

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呆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

“痴呆汉”……这话说得,很沉重也很痛心了,明明追求成圣成贤,居然学成了一个槁木死灰的痴呆,多少有志之士由于这一点误解,便误了一生,多么可悲可叹。

其实《坛经》中也说过类似的话: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六祖也说,真正的静是心不动、心不染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念绝即死,意思就是,啥都不想,那还叫活着吗?那叫死了!已经可以去投胎转世了,真是大错特错!


3.致良知

五年之后,阳明43岁的时候,谈起这几年教导的静坐方法,他表示很后悔,从此只谈省察克治,再也不教静坐了。

客有道:滁州游学之士多放言高论,亦有渐背师教者。

先生曰:“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故南畿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

但省察克治仍然是落入了二分法之中,而且是反面立论,仍然不够究竟。

再过七年,直到阳明50岁了,在江西经历九死一生之难,终于找到了心学的正眼法藏、究竟法门——“致良知”。

近来始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眼法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滩,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一句致良知,终于突破二分法,回到根源合一之处,本体与功夫合一,动静内外合一。比“自性“更简单易懂,比“明明德”更有感染力。三个字,便说尽了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整合了佛家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抓住了修心成圣的要害根本,又足够简单明了,容易下手,这才是最为简易、真切而又不会产生偏差的究竟功夫。

那具体如何致良知呢?致良知的精妙之处又如何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且听下回分解吧哈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