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策划了一场“迎中秋,庆国庆”的活动,今天很快就通过审核落地执行了。而隔壁桌的新同事却还在为国庆活动的事情发愁,就看了下他的活动计划,看完的感受就是“如果我是老板,你的这个方案我也不会通过的”。
这两年来陆陆续续也策划了十几场活动了,也算是积累了自己的一点小心得除了一些常规的流程之外,有两个要素个人觉得是需要重点跟大家强调的,第一是数据,第二是真诚。接下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数据
没有数据的活动策划就是耍流氓,数据包括对活动成本的控制和活动效果的预测。
马云之前说过:“双11的销售额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可以精确到个位数”。阿里巴巴在每年的双11中都会对销售额情况进行预测,投放多少流失多少,最终的转化是多少?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模型,能够保证自己达到相应的活动目标。由此可见,掌握了数据可以让自己的活动犹如开了上帝之眼,更加的具有掌控性。
另一点就是在上级评审的过程中,充足的数据能够让我们的策划有更大被通过的概率,不至于最后辛苦了,还没有收获和汇报。这也是我那个同事方案缺乏支撑的一个原因。
二、真诚
在活动之前我们肯定明白了自己做这个活动的目的到底是要干什么,那么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你的核心用户争取到权益。比如说减少他的操作流程,给他实实在在的优惠,或者提升对品牌的认可度等等都是可以的。
还是回到前面同事的那个方案,我问他:你的这个活动方案,最终有多少人可以完成任务?他回答说:以现在完成情况来看,想要达到这个最终标准是很难的。那我就告诉他: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这个活动发出去会只会让别人骂你的,因为你缺少了活动策划者,最基本的要素:真诚。
用户花了时间,精力,劳动来参加我们的活动,支持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理应给他相应的回报或者激励,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你设置的奖项,对很多人来说很多人根本都没有办法实现,那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所以活动策划者策划活动的衡量标准就是:你自己或者团队的运营人员有没有参加这个活动的欲望。如果你自己和大家都没有参与的欲望,那么你这个活动就可以在好好考虑一下了。
以上就是我认为活动背后需要遵守的两个底层逻辑,每一场活动的背后不管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有着巨大的付出,时间成本,劳动成本。认真的对待每一场活动,是对自己也是对大家最基本的尊重,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