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国,管仲临终之际,齐桓公紧握其手问相位人选。
管仲先荐隰朋,却也坦言隰朋恐难久任,更着重叮嘱:“易牙烹子媚君、竖刁自宫邀宠、开方背亲求荣,此三人不近人情,留之必乱齐国!”
没多久,管仲、隰朋先后离世,齐桓公无人可用,只好请鲍叔牙出山。可鲍叔牙接相位时,只提了一个“铁规”:必须驱逐易牙、竖刁、开方。
其实管仲早对鲍叔牙有过评价:“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以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意思是鲍叔牙品性端正,却因太过较真——见人一点过错就记一辈子,本不是执掌朝堂的最佳人选。
但齐桓公已无人可用,于是退而求其次,任用鲍叔牙,鲍叔牙深知三人以私欲讨好君主,留一日便多一分隐患,所以寸步不让。
齐桓公也明白其中利害,因此听从了鲍叔牙的请求,将三人驱逐。
可不幸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晚年的齐桓公日渐昏聩,渐渐忘了管仲的警示与鲍叔牙的坚持,悄悄将易牙、竖刁、开方召回宫中。
最终,他落得饿死宫中、尸身无人收敛的结局,称霸多年的齐国也自此走向衰败。
你看,鲍叔牙的“较真”,正是齐国最后的防线;而对奸佞的纵容,便是走向崩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