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李笑来老师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的电子版,看过之后又果断买了纸质版,也是为了方便之后反复阅读,这里结合自己一年半的投资经历,复盘和反思如下:
一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一根韭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笑来老师对“韭菜”一词做的两次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有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质上并不是零和游戏的交易市场里以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的交易者。
如果是对照第一层定义,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韭菜,其标准及其简单,就是“你是否赚钱了”,但是明显这样的定义并不严谨,难道赚了钱的人就一定不是韭菜嘛,好像也不一定吧,因为他今天赚钱了明天还可能亏钱的啊。
再来看第二层定义,这是笑来老师在写完整本书之后更深入思考之下做出的二次定义,初看之下很有为自己录音事件洗白的倾向,但是仔细思索之后,发现牛市大多数人确实是赚钱的,而熊市大多都是亏钱的,这并不符合零和游戏的特点,反过来也说明确确实实很多人把币圈看成了一个零和游戏的投资市场,一旦脑中的基础假设错了,那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最终都必须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会为自己的任何投资行为去负责。
二 所谓“韭菜”的常见特征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想想自己不就是这样嘛,手里持有二十多个币种,却根本不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也很少认真的读过它们的白皮书,只知道关注其价格的涨涨跌跌。去年牛市一听哪位大佬推荐币种或者看了一篇文章中推荐的某个币感觉还不错就立即买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投资领域我们真的是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内的那部分钱,亏钱说明我们的认知亟待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好亏钱后的痛苦去不断反思、不断学习,让自己尽早脱离韭菜的行列。
三 “韭菜”的宿命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看似很正常的行为,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为韭菜的宿命。对于去年牛市进场的人来讲,感受尤其明显,因为买什么都会涨,同时市场充斥着各种暴富的传说,仿佛自己只要买入一个潜力币就能马上一夜暴富,生怕错过了某个百倍币,放佛摆在自己面前的就那么一个问题:是该继续买呢?还是继续买呢?
可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当我们进场的时候,离牛市结束就不远了。我们在牛市就打光了自己所有的子弹,当熊市来临,除了时刻感受高处被套的悲凉外,只能眼睁睁看着越来越低的币价,而无能为力。
正确的做法是:干看着,啥都不买、、、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个人感觉这一条太违背人性,如果啥都不买,我们会花时间精力去学习研究相关知识嘛,我想非常难,比较好的方法是花少量资金适当参与,持续投入精力去关注学习,到了熊市遍地都是黄金,随便买买买。
四 亡养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一进场就买买买!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一进场就把借来的钱都花光了!
层层递进,简直就是韭菜犯错三部曲。在过去一年多里,自己不仅投光了仅有的一点钱,还把借来的钱在牛市顶峰全部投了进去,结果只能是——多么痛的领悟!
貌似现在对我而言,亡羊补牢的前提已经没有了,因为我的羊几乎快没了,还补什么牢?意义何在?
摆在我面前的好像就只有一条路:“场外拼命赚钱”!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笑来老师这本书,可以很好地帮我们复盘自己整个币圈的投资之路,韭菜可能犯过的错、趟过的坑,自己怎么就能一样都没缺席过?好在文中内容字字珠玑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曾经我们愚蠢、无知和SB的一面,这样也好,起码让我深刻的知道了自己在投资领域的不足和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不也是一种进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