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趁早
文:我是素颜
刚刚结识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他的姐姐刚上初中时,曾到我这上过一个暑假的作文,这次,爸爸又把一升二的小儿子送了过来。
长年写作的习惯,让我这个作文老师与其他老师比起来,有些另类。习惯了用洞察的眼去了解一个孩子的个性。
课桌上有一堆简单的故事书,几张图片就讲完了一个流传甚久的童话故事。别的孩子在写作文,让他自己拿一本先看着,熟悉一下新来的环境。然后坐在他的身旁,看到他手里有一本《小鸟找不到家了》。问他小鸟的家去哪里了?原来是冬天来了,风吹掉了树叶,出去觅食的小鸟回来,看到光秃秃的树木,不是自己的家。
引导孩子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他握笔的姿式有些奇怪,不过,写出来的字还是蛮正规的。刚上学的孩子,写出来的字一笔一画,都很认真。长大之后,字的好坏才因人而异,有了分别。
孩子在问不会写的字的时候,如果是问脸,他会问是不是有月字,和身体有关。如果是问森,他会问是不是有木子旁,与木头有关。有点诧异,好像教过的几十个学生里,他是第一个问字时,主动联想字形的。问他谁教你这样认识字的,他说是老师。心下对这个未曾谋面的老师有了好感,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后面写作文时,引导式提出问题,他能用完整的语言回答出来。这可比好些三年级来学作文的孩子强多了。好些孩子,没一点自己的思路,假若问他如果你是小鸟,找不到家了,你会怎么想。啊?他会迷茫,满脑子空白,怎么想,想什么?
平日里不会动脑的孩子,面对这些简单的问题,一下就卡壳了。小鸟是小鸟,他是他,他怎么知道小鸟想什么,这不是为难他吗。老师提出的问题太奇皅了,难以作答。
这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显然习惯了从小动脑子,估计书也应该读过不少,思路很清晰。在我不停提出的问题里,顺顺利利完成一篇二百来字的作文。时间还很充裕,来来来,再完成一篇吧。标点符号,他也会用到,不一定标准,但看得出基础打得特扎实,是根好苗子。
之前刚刚接触作文教学时,有一年级的家长要送孩子过来学习,当时没有答应,急什么,一年级就让学作文。有了多年教学经验,却改变了认知,要是从幼儿时期就注重阅读教育,还用得着三四年级了,还不会写作文,要专门送到补课老师这学作文么。
星期日上午,有一个幼儿园的五岁小朋友来上课,邀约了另一个三岁的小女生,一并过来玩。平常我们玩上课、打针、扑克,玩得都非常开心。有一天给他们读书讲故事的时候,五岁的小男生凑了过来,和我互动,听得非常认真。三岁的小女生则躲到一边自行玩耍。突然,小女生大哭,要下去找姥姥。
在家中,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孩子,没有一点阅读氛围,她没有被动听的故事吸引住,看到我专注地给哥哥讲故事,她没有主动凑过来听故事,反而觉得受了冷落,一下子大爆发,高声哭起来,好像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姥姥解释说是年龄小些,大概听不懂。在我看来,这个认知是欠缺的,想来孩子还没有过听故事的经历。
曾经在一个农村快关门的幼儿阅带过四个三到六岁的小孩子,幼儿园里有几本硬皮书,一本书里的故事讲了十几次,孩子们还久听不厌,每天最小的一个叫宝宝的小男生,会主动拿过书来,围在我身边,听同一个故事。其他小朋友马上围过来,还抢着回答问题。
有时候,最小的宝宝还会自己拿了书,很休闲地靠在一个身落里,书还倒拿着,装模作样看书,可爱的小样特逗人。另外两个从小缺少母亲关爱的孩子,衣服脏乎乎的,手脸都脏乎乎的,平常只知道疯玩,习惯了听故事之后,老调长谈的故事,也会听得津津有味,神情专注认真。
如果所有做了父母的家长,能够早一点意识到孩子的教育,要从家庭基础教育开始,就不会等到孩子有了其他坏习惯,才想到要纠正,要改变,浪费太多精力财力,效果也不会太好。
趁着初生孩子还是白纸一张的时候,学一点科学育儿习惯,从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始,让孩子在好习惯使然下,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开始,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