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要结婚了,时间定于2018年2月4日下午。
下午结婚的风俗在中国很少见,问了一下外国人,貌似也都是上午举行婚礼。
1
身在天津几年,感受着天津人的热情,也经历着天津的习俗。别的习俗先不谈,就拿天津两大怪来说,就够我们喝一壶的。那么,天津两大怪是什么呢?一是结婚在下午,二是生娃姥姥带。
可是呢,在天津结婚也分两种。天津市内六区的人大部分都是下午举行婚礼,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接新娘,4点左右典礼,5点开席。而天津四郊五县的呢,又都是在上午,这又等同于国内其他地方。
2
同事四个,两个天津人,一个天津媳妇,我是外族入侵。
向土生土长的、天津中心城区的郭哥问起这习俗的来历,郭哥说可能是为了把下午和晚上连起来,虽然现在不兴闹洞房了,但老辈儿可能考虑着下午结婚,晚上闹洞房方便。貌似还挺有道理。
李姐是天津媳妇,随了天津下午结婚的风俗。她结婚时不用早起,觉睡的好,一天精气神神儿地过,挺美。比起我们为了赶个良时,大早起四点起床化妆的人儿,简直幸福死了。看来天津人比较懂得尊重女方,为女方及娘家人考虑得很周到!
张兄家在大港油田。结婚时按大港的风俗,上午结婚。张兄也是早上四点早早起来,守着吉时去迎亲。我深深理解他的感触,我想全国大部分同胞也都深深理解他的感触。
我外族入侵地提了一句,是不是因为天津人太开明,下午结婚,省得让新娘子早上起床太早、避免化妆辛苦呢?还有一件事就是生娃姥姥带,是不是天津人早就知道姑娘和自己的妈妈亲,怕婆媳关系不好处,于是都是姥姥帮忙带孩子呀?哇塞!古代天津人就这么有前瞻性啊,太开明了!
同事听了反驳,说天津也没有多久的历史,谈不上古代。天津,最早也就起源于明朝时期。
但我想,唐宋元明清民国,这,其实也不算短了。在那么古老的时候怎么会有这么便民的思想呢?我们百探讨不得其解。于是百度了一下天津历史:
天津最早称为直沽寨,元朝因海漕输转形成河港,在此建立海津镇;明朝在北京建都以来,设天津卫。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北京的安全。当时天津三卫共有官兵1.6万余人,这些官兵大部分来源于安徽,江苏一带。所以天津话和安徽江淮平原的人讲话发音差不多。而安徽部分地区的结婚风俗是在晚上进行。随着这些安徽籍的士兵进入天津卫,他们把当地的风俗也带进来了,和天津原住民的风俗相结合,于是结婚典礼变成下午。而未住扎士兵的天津城外,仍保持着原有的风俗。这就是外来风俗与当地风俗交织结合所产生的。
这个原因我说出后,张兄大赞,他觉得这个缘由很合理。按他所讲,天津的口音的确和安徽的很像,因他老家在安徽,绝对有发言权。
3
还有一种主流说法,就是天津下午结婚的风俗和码头文化有关。
那时候南来北往的船经过码头,人们上午忙活,没有时间,下午才有时间在一起聚会,后来的买卖人也遵循着这样的规矩。新中国成立之后,天津是个著名的工业城市,人们纷纷走进工厂上班,工人请假比较麻烦,也不乐意请假扣钱。有的工人要“三班倒”,下早班的正好,中班倒个班,婚宴结束后正好接着上夜班。而正常班,嘛也不耽误。
这两个理由,从历史角度、从码头文化角度,充分让我们信服。但是,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我没说,那就是,天津人懒,上午需要睡觉!
身在天津,喜欢天津人的热情,喜欢天津的地界儿。天津人爱说“哏儿”,天津很多风俗也挺哏儿。有机会再探究一下天津第二怪:生娃姥姥带。我猜,一定有很多我想不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