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蝉在虬枝上踟蹰,暖阳晒得人懒洋洋。趁着暑假有清闲便允下了陪高中同学一起回她初中母校——昼锦中学看望一事。昼锦中学和我们高中仅仅横隔了一条马路。我从马路的这一头望向那一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八个金色大字便窜入了眼底。我俩径直穿过马路,马路这一头裹挟着白果的青翠的银杏树叶仿佛在朝我们挥手致意。银杏树们沉着而不失优雅,古朴中倾露出高山仰止的品质,使我想起同银杏树品质相契合的一个生活在距今七八百年前的相州老者。当他归乡任职时,在家乡相州州署后院建了一座堂舍,名之“昼锦”。
伸缩门缓缓为我们打开,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书香风气是昼锦遗风。虽已步入流金砾石的七月,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悉数离校,我还是有幸参观了一下火伞高张下的昼锦中学。在诸多设施中留下较深印象的要数硕果园和昼锦楼。硕果园颇具园林特色。曲径通幽,绿林荫郁,奇石硕石为此增深了几分清肃。想必待秋月而至,褪去花容烂漫,定有硕果可撷。单从昼锦楼亦是能够窥探到几百年前从昼锦楼阁中解褐取仕的才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风发。它很高,站得也笔挺,周身漆红,窗子被整齐地码成了一列又一列。靠近底层,窗明几净,环楼绿化栏中的花花草草也生得可爱,讨人欢喜。可惜无法再贴近它,好一睹全容。
乘兴而至,乘兴而归。朋友看我意犹未尽,便向我缀述了昼锦多年带给她的感受:“我还记得我们的校训是:明礼崇德,博学精思。刚入初中时我并不是很懂这八个字的含义,只是自踏进这片校园起,内心油然而起的是一股懵懂而又强烈的神圣之感。意气是鲜衣怒马,徐图一日看尽长安花,谨记的是秉承昼锦遗风。毕业后才深谙,达礼而尚德,广学而善思的重要性。因此在漫漫求学之路上,我一由原先对艰涩难懂之理的浅尝辄止转化为援疑质理,细心嚼味。这就是我在昼锦三年求学路中的最大感悟。而对韩琦与日俱增的敬佩之情更令我在今后的学习之路上懂得恪己,慎独。称得上是终身受益吧。”我静静地聆听着她的感慨,心底泛起对昼锦堂的向往和对“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的赣叟先生的崇敬。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一句出自《汉书—项籍传》,而韩稚圭却反其意而用之,故得“昼锦堂”流传后世。有此种普世自省心境之人自是足以三朝拜相,德誉社稷。他与范仲淹并成为"韩范”,共同抵御西夏进犯,使之骨寒胆破。欧阳修这样评价他:“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为相若如此,真无愧于"贤相”二字也。
静夜览阅又思索,终觉得来尚浅,故临时起意前往老城古巷里转悠。老城的城墙大多已倾塌。幼时常去耍闹的老东门也悄然匿了踪迹,我们童年的承重墙也轰然倒地。老城的路仍旧以水泥地为主,高高垒砌的台阶为旧时的地下排水系统提供了便捷。每隔十几步就可瞧见的槐树已上了年纪,昏黄温弱的灯光浅浅地照着一排朱红的墙。一时竟不知是朱墙的蒙恩还是巷灯的蒙恩。没错,在小巷东头灯火阑珊处坐落着古老的昼锦堂。它是由明弘治年间的彰德知府冯忠移建至此。若是在白天就可以看到与颗颗青翠融为一体的葱色琉璃瓦。我的小学和初中在地理位置上皆环绕着它,幼时与同伴在嬉戏打闹时也与它结下了缘分。在旅游淡季的夜晚,我们甚至可以在门前旧旧的石阶上谈天说地。望着眼前紧闭的大门,我在心中曾多次将它打开又合上。像是看望垂暮的老者,他的眼睑厚重又粘稠地耷拉着,脸上的老年斑清晰可见,他在向我倾诉他的过往。旋即又像是一件珍贵的玉器,那古朴典雅的棵棵古槐是岁月赐予他的独有的包浆。
我无锦衣却夜行,夜露微凉而返。决定待天明重至。
天际泛鱼肚,不见济机楼。殿中后侧悬金字黑底木质大匾“昼锦堂”。狎鸥亭,观鱼轩,鱼池康乐园。稚圭老人颐养天年的这些设施都被掷进了历史的大焚炉。令我垂涎而不得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