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缓存模式 Cache-Aside Pattern

按照业务需求, 在业务层缓存一定的数据以提升性能. 同时还要保持缓存数据和底层数据的一致性.

解决的问题

业务端通过缓存一定的数据避免重复访问底层, 从而拉升性能. 然而缓存数据和底层数据可能存在不一致, 业务端必须实现一定的缓存失效策略来尽可能保证一致性.

方案

很多缓存系统提供read-through, write-through/write-behind这样的基本操作.

  • read-through 就是先读缓存, 没找到就去底层拉数据, 然后更新缓存, 拉升读效率
  • write-through/write-behind 就是先写缓存, 如果缓存没命中, 就直接去底层那数据. 如果缓存命中的话, 那么业务线程就更新缓存内的数据, 后台线程把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更新一次性刷回底层. 拉升写效率

类似这样的缓存系统对业务端都是透明的, 有特殊需求的话, 业务端很可能就要制定自己的失效策略, 以及决策是否使用写时缓存.


read-through

决策问题

  • 缓存的TTL 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配置合理的TTL, 如果太短造成缓存连续失效, 那么这样的缓存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太长有可能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缓存数据的选取也是一个问题, 传统上有LRU Clock-Pro等算法来帮助我们选取需要缓存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 静态数据是必然可以被缓存在客户端的, 同时根据业务形态我们可以缓存周期性变化的数据,如一个每日凌晨更新的统计数据表. 类似的更新策略不能太复杂.

  • 缓存预分配 是否在应用启动前预分配, 甚至预先拉取数据. 如果这么做可以有效的提升启动时的性能. 在系统复杂低时主动拉取数据, 主动开辟大缓存空间等. 实际实现可能涉及到复杂的策略, 所以需要小心权衡

  • 一致性 由于不保证缓存和底层数据一致, 所以部分输出的结果可能是陈旧的, 业务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

  • 本地缓存共享 在多进程情况下, 本地的多个进程可能都持有同一个数据的缓存. 但缓存内的数据却可能不一致, 这一方面带来了不一致性, 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了空间上的浪费. 在同一台物理机上的进程是否应该共享缓存. 整个系统因此变的复杂和更难维护是否可以可以接受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Mongodb的全面总结 MongoDB的内部构造《MongoDB The Definitive Guide》...
    中v中阅读 32,130评论 2 89
  • 从一个数据存储按需加载数据到一个缓存中。该模式能够提高性能并且也有助于维护缓存中的数据和底层数据存储中的数据之间的...
    zlup阅读 6,476评论 0 0
  • 理论总结 它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数据的访问、存取、计算太慢、太不稳定、太消耗资源,同时,这样的操作存在重复性。因...
    jiangmo阅读 8,073评论 0 11
  • 今天看到一位朋友写的mysql笔记总结,觉得写的很详细很用心,这里转载一下,供大家参考下,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他原文地...
    信仰与初衷阅读 10,170评论 0 30
  • Load data on demand into a cache from a data store. This ...
    jorgensen阅读 10,57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