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前面说菩萨得无生法忍、庄严净土这两种功德。得无生法忍,就是成就清净的般若智慧;然后修六波罗蜜,庄严净土、广度众生。前面两段是因,以下这一段文是得果,指得法性身了。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表示这个人的身体像须弥山王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大;也就是得无生法忍的人,有大悲心、有般若波罗蜜,修六度万行、广度众生得到的法性身,能有这样的果报。
我们凡夫是以地、水、火、风、空、识,组织成眼耳鼻舌身意的身体,欲界地面上的人。身体不理想,不管怎么高贵,都得要准备厕所,而且还有老、病、死。天上的人比人间好得多,不需要厕所,果报比我们清净,也不老、也不病。所以我们若是学习了佛法,就知道人间的人,太不理想了,我们应该要求增上生,希望再进一步!这身体不好,但还得将就着用它来栽培善根,将来弃舍了这臭皮囊,得到好一点的身体。但是,欲界天人的身体,虽然好一点,还是要死亡;色界天人的身体,是大光明的境界,是更好了,但也要死的;那么好的境界若死了,心里也是不快乐,所以还是苦。
若是把三界的爱烦恼、见烦恼,完全消灭,得到般若波罗蜜的功德智慧,修六波罗蜜,这无漏功德所成就的身体,就是法性生身。法性生身是什么呢?就是指超过世同的出世间无漏的身体。因为经上说须弥山入水八万四千由旬、出水八万四千由旬,在这个世界是最高的山,所以姑且比喻这身体「如须弥山王」,这身体有无量的神通变化、无量功德庄严,是特别不可思议境界,也没有生老病死的问题,一直到成佛以后,就是圆满报身的境界,得到这样的身体真是太好了!
不像我们现在很多很多的问题,如果这地方没有医院,你肯在这里住吗?所以,应该不要对身体那么爱着,感觉到不满意,就要好好修学圣道,得法性生身;应该以此为目的,修学戒定慧,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要积极地做这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其它的事情,不应该去生分别心。说「这世间上很苦!」等到得无生法忍以后,愿意选总统、拿博士学位、做工程师、做医生,做什么都可以,这时候是大悲心、大智慧的境界,只有功德而没有过失,因为有大福德、大智慧,做事情决定是成功的!凡夫虽也有智慧,也能做些事情,但容易犯错误,而有罪过;并且靠不住,你心里想:「我可以!」但事情没成功,就算是成功了,实在是个苦恼境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所以我们佛教徒真是太吉祥了!将来决定是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知道一切法是因缘生,现在把因缘准备好了,以后都是大自在、如意的境界。
这一段文说「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就是得无生法忍而又修学六波罗蜜,庄严净土的菩萨,积集了无量福德智慧的资粮,然后招感成法性身的境界。当然,初得无生法忍,还没能得到这样的身体,据《华严经.十地品》说:第八地菩萨弃舍有漏的肉身,就得到法身的境界了;他若来到人间度众生,就是化生;得到法身以后,能化现出一切的身体在这世界上度众生,那是个大自在的境界!若是只得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萨,虽然不能和八地菩萨相比,也比我们凡夫好得多;因为他栽培了很多善根,身体要比我们健康、庄严,是自在的境界。但是他还会有一些不如意,因为三界内的爱烦恼、见烦恼没有完全清除,就会有作用,所以不能完全没过失。要不断地用功,达到第八地菩萨以后,从空出假,广度众生,那才是特别如意的事情。
「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说是这个身大不大?像须弥山那样高大的身,庄严不庄严?「须菩提言:甚大,世尊」回答说这个人的身体,太广大了。「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这位大菩萨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虽然有那么如意自在的身体,在他的心里还是:空空如也!也观察这身体是寂灭相、无有少法可得,不生高慢心,还是住于毕竟空寂舍无所执着的。这就是金刚般若的作用!
这三段文是引菩萨的境界来证明,学习金刚般若法门有这么大的功德:可以成就菩萨道——菩萨的无生法忍、菩萨的庄严净土、菩萨的法性身。
(四十九、20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