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部为摘抄来自寒武纪鳄鱼19年9月14日的文章。
阅读历史古今中外一直都是作为精英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能改变了工具,改变了制度,但人性进化的很慢。今天正在发生的事儿,历史上几乎都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了解一些历史,我们就知道人类时间长河中最强的那些大脑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种思维的学习和积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晚上看了会儿,前段时间买的两晋南北朝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扛鼎之作。
从小很喜欢读历史投资,是我的职业,而历史是唯一的爱好。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知道怎样去建立一个组织,怎样制定发展战略,但要留住人才,怎样分配利益……而这些法则本质上几乎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历史,对我而言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
两晋南北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五胡乱华最多时,华夏大地十六国,并立英雄人物习俗东场宛如历史天空中壮丽的流星雨。
有一个问题想过很多次,但每次的感悟都会深一些,读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呢?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古人重史,大概识文断字的人本就不多,书籍是给士大夫以上阶层准备的,这些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有田赋,有俸禄,有世袭的特权,他们关心的不是一蔬一饭,而是历史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对权贵阶层来说是什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社会更迭是一个不断升级的游戏,那么历史就是不同版本下的日志,玩家收集装备,打怪练级再厉害也不过是在别人设定好的脚本下。
真正的游戏制作者,所站视角完全不同,他不关心任何一个角色的数值,而是在整个程序设计进程中反思考量。
读历史应该带着睨视寰宇的骄纵与使命感,把格局打开一些。
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田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历史是天子游戏,普通人觉得历史无用受限于自身角度太低,视野太窄罢了。
曲谱读的一知半解如杨修,棋谱读的通透如范蠡。可知晓,识人论事是进身之阶,也是全身而退活命之途。
我们现在的教育舍得给孩子最好的学校,定期国内外旅游,但。舍得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情吗?舍得让他学考古学历史研究马毛堆的女尸。三星堆的面具吗?我们给得起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但最终大多会为他选择殊途同归的道路。
农村孩子多学工科,重振孩子多学医学计算机,而大城市优越人家的孩子则无一例外在学金融。
我们只看到勉强够得到的树枝,我们只敢做比较稳妥的选择。
这就是空间上的局限性。
比起空间的局限,在时间上的紧迫就更加明显,隔着生死的关隘,我们亲历的时间只有数10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想要了解时间的纵深,恐怕就只能破万卷书了。历史书不是历史。就像法庭上原被告证词互相矛盾,互相印证,我们得到一个相对的真相。历史的真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论是教训。
高瞻远瞩,博古通今,并不能使我们的幸福感比山野渔夫多一点点,但会让人从容。
历史除了使人少一些匠气之外,还能多一些从容。
现实的世界大多人活得太过焦虑,活得有一点点急,急着读书求学,急着工作晋升,急着让孩子火急火燎的长大成才。
从前只知效率高,如今明白欲速则不达,任何事,放在时间的维度里看是另一番景象。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懂得时间的意义,时间让生命美丽,也让爱恨消弥。
读历史,无论是一国一城池,还是一花一世界,它让人领略时间维度上的美,让我们活得更加从容。人总是急于争辩,淡然下来,想想一时之短长又如何?
不读史书,也不看传记之时,总觉得真实发生的事情不可能比架空想象更浪漫。有了年纪,有了经历之后,才发觉这世间浪漫的超乎想象,人所能想象的疯狂,远不如人所能为之的疯狂。人所能设计的误会,远不如历史真正的阴差阳错。
浪漫不是情人节的玫瑰,圣诞的烟火。浪漫是穷极的想象力。而赤裸裸的历史永远是超出人类想象之外的,又残酷又浪漫,充满徒劳又无可奈何的夙命感。
历史就像是风筝那一端的线,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让想象落地。历史不是无根之萍,他御风而行,携裹着命运和人性,那个终点既已知又无常。
瞎写一通,如有只字片语能有价值,足聊以欣慰。
以上为语音输入。再强调一遍,完全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