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是看完电影《小孩不笨》之后最大的感触。还有就是对孩子教育的深刻反省和满心的感动以及控制不住的眼泪。
这部电影主要是围绕着两个家庭来进行,一个是生活在底层的成才和他的父亲,一个是中产阶级的汤姆的家庭。成才的父亲出身卑微,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是个没学识的粗人,做过牢,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但信奉拳打脚踢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他爱孩子,但他不会爱,不知道如何表达爱,这也是现在很多父母所犯的共同毛病。另外一个主人公杨学谦,家境优越,父母都是职场的精英,为了工作和赚钱忙于奔波,缺少了沟通,从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当发现孩子在离经叛道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时,妈妈辞职回家带孩子,爸爸也渐渐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自己对孩子的疏忽,他们经过种种的磨合后,他们学会了赞赏孩子,学会了爱孩子,与孩子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
从编剧的角度来看,这个部电影情感真挚饱满,期间孩子与父母的抵抗与沟通的不畅看得人揪心又难受,看着父母一次次不懂孩子的心,看着孩子原本光彩的眼神慢慢黯然失色到再生出叛逆感,让为人父母的我看着有种想用抱那几个孩子的冲动,给他温暖给他力量给他赏识,告诉他,我懂他。剧情的设置紧凑而有条理,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但是不喜欢这个结局,不希望用一个父亲生命的因来换取孩子走上正确道路的果,如果成才的父亲能够跟着成才一起走进爱的教育里,学会了沟通,看到孩子有一天成为了世界冠军,那该多好。
为了更好的讲好故事,作者在剧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小高潮,从杨学谦在学校写博客得冠军不被妈妈认可,到后来给爸爸把电脑修好不被爸爸赏识,成才的爸爸给成才买书包不被成才接受等,到最后2个孩子偷了老人的项链达到了高潮。两个人在逃跑的过程当中发现原本最初纯真善良的心,于是跑回去把项链给老人的时候,当时整颗心都在颤抖,果然:老人觉得就算你们把项链还回来了,你们就不是小偷了吗?故事带着大家的情感走上了一个巅峰!为何不给犯错的孩子一个赎罪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而是逼迫他们往原本就堕落的路上继续前行?在这样的巨大冲突面前,2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与一群人打架,而成才的父亲就死于这场乱“战"中。
剧中孩子的行为倒逼父母和老师对自身的行为去做反思,最后得出了作者的结论:一、资源放在错的地方就是垃圾,而同样的,垃圾放在对的地方就是资源。二、不会爱的父母就要去学习如何爱孩子去赏识孩子去肯定孩子。电影里很多的沟通方式让我看着非常非常的揪心,明明是爱孩子的,但是做出来的行为却是在伤害孩子,在孩子最需要关怀的时候,给他的不是理解而是辱骂,这样的教育又怎么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又怎么可能不叛逆?!
同样做为一个妈妈,这部影片给我的触动非常非常大,在看的过程泪水止不住的流,实在是因为——太心疼孩子!还因为很多时候自己也在犯同样的错误!之前,当孩子不听话或者哭闹的时候,我没有去想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她为什么哭,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然后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想法,诸如说他不懂事不体谅父母等等,而且还会大声的说话去刺激她,现在想想,悔的肠子都青了!所幸,后来经过不断的反思,我找到了打开孩子心灵密码的钥匙——爱她就从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她的需求,赏识她肯定她。她可能时常会有些不好的表现,比如一副总是很委屈的样子、时不时就对你哼哼不停,跟全世界欠了她似的,或者哭闹等等,面对这些,我都会尽力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的去和她沟通:宝贝,是不是因为刚才XXX事情让你不舒服了,你心里是不是希望XXX,你说出来告诉妈妈好吗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孩子知道妈妈是懂我的,妈妈是爱我的,妈妈是了解我的,所以我愿意向妈妈敞开我的心扉。
孩子终究是孩子,在面对大人们的“狂轰滥炸”时,刚开始他们百口莫辩。时间长了,心里希望沟通与诉说的愿望之门慢慢关闭,抵触、叛逆由心而生。有时候,她们或许只是需要大人们的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温馨的话语,可惜,这一切,对于大人们来说,都是那么吝啬。慢慢的,他们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对外敞开,因为觉得在这世界上,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来安抚自己,还有谁可以做这一切呢?
愿全天下的爸妈都来看看这部电影,好好的学会——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