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华为没有这样做。
华为早些年没打算进入手机市场,但2014年选择进入,有两个原因
第一,小米的崛起,为华为点了灯。就好像格瓦拉给微票、淘票票点了灯一样。小米为国产手机提供了整个商业范式、用户体验样本,和市场接受度的验证。大家都知道这么干有市场。
第二,因为战略。华为这家企业几十年远征,从模拟通讯、数字通讯到互联网到移动终端,再到云。华为的战略是,一直选择在最重要的信息枢纽上重仓屯兵。
未来是智能时代,数据是智能时代的血液,是智能时代的黄金。而手机,是数据采集前端。华为重仓云,也必然重仓手机。
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之下,华为用什么姿势做手机。我说一个数字,你感受一下。
2016年,小米手机的开发人员大概是200人,不包括米聊等其他项目,就是直接围绕手机开发的人。
你们猜一下,华为当时有多少人围绕手机做开发?
1.2万人。2016年,华为投了1.2万人围绕手机做开发,将近100倍的差距,直接砸下来。
这就是姿势的差别。
华为不是找生态位,它入场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奔着最后参加大决战去的。
你想想,任正非从1987年走到今天,横跨通讯与互联网的几个时代,交手的对手从阿尔卡特、朗讯、北电到CISCO、诺基亚,他一路和世界顶级企业过招,见过无数产业周期,他知道周期运作的规律是什么。
一个产业的周期开始启动,草莽涌现万物并作,接着进入产业成熟,最后顶层整合。
在世界范围内,最后的产业整合阶段,产业收官、头部对决,这种大会战,他参加过好几次了。
那谁会在手机这一仗最后的会战里呢?有4家肯定在:ARM、安卓、苹果、三星。这四家,每家都至少抢了一个制高点。
任正非从做手机这个决定开始就知道,他就要拥有对这4家推牌的实力。
所以,华为入场就放1.2万人,上来就奔着最后的大决战。
三年后的今天,因为中美贸易战,华为的海思、鸿蒙浮出海面。
规模来自空白。
那个时候,蛮荒时代互联网真的处处是空白。冲的速度足够快,就有很大机会成为头部企业。
但是今天,产业成熟了。如果还是想靠着一个冲字,组一支轻快的小队伍,一举得旗,站到山顶成为头部。这个概率太小了,今天的打法其实不一样了。
非常高兴,筹备近两年,我亲自带领总部团队创造,开启银基集团的『we酒』项目,在2019年11月4日正式启航。在最初短短2个月不到的时间,与各位从未碰过酒圈的宝宝们,创造了超过100万销售额。
今天,是我们6月新人班的,最后一节课。
这不是传统社群/社交电商,微商的培训课。不是集成交秘笈、拓客必达、情感链接、产品浓缩、个人人设建立的速成课程。
这是我过去8年多,站在一个80后实践者的视角,与这个行业35-60岁从业者打交道,从行业底层走到高管,至企业合伙人所凝结的——曾经大量散乱的痛苦与观点。没有痛苦不会激发改变的执着与使命感,不会有谨慎筛选的观点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