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常常发现自己的孩子作业拖拉,且完成作业质量不好。如果我们进一步追根溯源的话,那么我们常常会发现:每一个作业拖拉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放养型,且缺少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
放养型,即散养型孩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缺乏规则意识。散养型的儿量,由于在幼时缺乏适当的规则引导,因此,他们的自控发展相对其它儿童发展迟缓,延后。这类儿童入学后,不仅在专注、倾听,学习及学业发展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在作业完成,做事完成的速度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句话,这类儿童大概率作业、做事拖拉。针对这样的儿童,解决之道当然是陪伴儿童,逐步树立规则意识,随着规则意识及习惯的养成,他们拖拉的习惯将会得以逐步的放善。
还有一类儿童,入学后,有的家长信奉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因此,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入学之初,由于忙于工作或应酬,没有陪伴与督促孩子作业及学习的完成。这一类儿童,常常也会造成作业、学习拖拉。
这些儿童,虽然有长辈诸如爷奶奶、保姆的陪伴,但是由于他们的纵容及权威不够,儿童也极易养成拖拉的习惯。
初入学的儿童,回到家后的学习、生活及作业陪不陪?从我们大量一线实践教育经验来看:那些经常陪伴孩子,督促孩子,给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不仅少拖拉,而且学业及各方面发展更好。
我们常常讲,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陪伴在小学三四年级之前,一定要做到经常陪伴。三四年级之后,依然需要陪伴,只不过此时可以适当减少,以发展孩子的自主与自律。
初入学的儿童回家后,我们为什么要陪伴他们,让他们养成不拖拉等其他方面的良好习惯?这是因为,不管从儿童认知及心理发展,还是从儿童脑科学研究来看,陪伴,督促,激励儿童,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都是他们入学之初家长最值得做的事情。
从儿童心理及认知来说,此时的儿童是稚嫩的,较少自主与独立意识,其思考能力也是较弱的。因此,此时陪伴、督促他们,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在积极塑造他们的行为和习惯。
此时,家长只要方法及措施适当,就可以把儿童想塑造成什么样,就会成为什么样。这个时候的塑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超过了三年级前后这个关键期,再对儿童进行认知及行为的塑造,则勤苦难成。
从儿童脑神经发育方面来说,初入学儿童大脑皮层额叶区域的自我控制神经发展不完善,因此,此时的儿童是不可能有很好的自制力,也是不可能自觉的。它们需要家长的陪伴与提醒、督促,来帮助儿童发展他们自控的行为,进而发展大脑皮层额叶区神经的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控、自主与自律。
我们常说,一个儿童,不可能生来就自觉,行事高效与迅速的。他一定是有家长的陪伴、引导,督促,等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之后,才慢慢发展出自制、自觉与自律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拖拉,很可能是家长陪伴、督促与引导少了,特别是在小学三年级前后。(未经准许,请勿转载发表)20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