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有句这样的俗话“冷,冷到下雪;穷,穷到过年没舂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最冷的天莫过于下雪了,最穷的人就是过年连粿吃都没有。
所以,小时候,快过年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舂很多很多白粿。然,白粿终究味道寡淡,只有微微的甜和Q弹,吃多了,就觉得很乏味。 只要看到田里长出细细的毛茸茸的鼠曲草,我就会问爸爸:“爸爸,爸爸,我们能不能把鼠曲草加到白粿里面,让它变成鼠曲粿呢?”
爸爸总是会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傻清啊傻清,白粿怎么可以变成鼠曲粿呢?再说了,鼠曲粿是清明时候才吃的,现在怎么有鼠曲粿吃呢?反正现在是不可以,也许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吧?”
小时候,清明节吃鼠曲粿,就像清明要扫墓一样,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贪吃的我却想提前就吃到鼠曲粿。
就因为它很香很香,韧劲十足,比白粿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一转眼,父亲不在了,我远离家乡,鼠曲粿也远离了我,那天看着朋友送来的白粿,吃货的我又一次想起儿时的愿望:我想把白粿变成鼠曲粿,我一定要这么做。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把雪白雪白的白粿,变成了绿油油的,让我憧憬了多少年的鼠曲粿。 可惜,父亲再也吃不到了,再也看不见了。
今晚不甘心的我,徒手打造出三姐夫说我不可能做出来家乡的美味,鼠曲粿,虽然我没用到三姐夫说的“ man wan mi",这是本地话,我实在无法翻译这到底是什么米。
吃货的阿清我,愣是用这里做清明粄的粉做成了家乡的鼠曲粿,不一样的外观,不一样的味道,但却有着我浓浓,浓浓的乡愁!
我亲自去田里摘来的鼠曲草,也就是黄花艾。
水开后加点调和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