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猫君
前不久,我坐火车时认识了Jeff,是公司技术部门小组的,谈了关于工作的情况。最近他们公司招了几位综合能力强的新成员,相较之下,他发现,整个部门缺少生气,每个人都如行尸走肉般,表面上在学习,工作,生活,但实际上都是在“假装活着”。
对于,老员工,倚着项目是大家一起分工,而且公司也一时缺人,就平时做做工程,建模设计,实在没太多事就玩会儿游戏,假装在工作;对于,新成员,总是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他跟其中一个聊过天,这人也许为了表现自己,自认为自己在公司里,非常上进努力。
当问他“上进努力”的具体体现在哪里,他便夸夸其谈自己的安排:
1,为了增进自己的技术能力,对于各种芯片数据手册的阅读以及英语表达能力:吃早餐的同时,不忘听听英语;上班的途中,不忘看看外文新闻资讯;
2,为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宽度:工作的间隙,打开订阅的微信公众号或者看看网课视频,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3,为了增强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在订阅了技术专业课程,趁着午休的时间开始学习;
4,为了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大神的同步:工作的间隙,不忘刷刷知乎、微博,看这周有什么热点,以及关注大牛的干货;
5,为了完善个人的生活品味及魅力:要么刷买的畅销书,要么刷逻辑思维的节目,任何可以“学习”到新东西的地方,都不放过。
我当时听到这很惊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人确实比较“努力”了。但我总有一种窒息,压迫感觉。“这样过日子,不会很累吗?”也许在这样“充实”的安排下,一想到在提升自己,既使身心疲乏,萎靡不振,也觉得很值得,至少可以这样自我安慰!
其实除了假装工作和学习外,我们在生活中,旅游时总喜欢光顾着拍照,逛朋友圈,玩手机,而不是背上包裹,走心享受,尝试换一种生活方式,遇见另外的人和事;阅读时,总喜欢囫囵吞枣,急功近利,而忽视了思维,心灵和作者的碰撞和感悟;
无论前者,后者,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有太多人在假装活着,活在别人的看法里,活在朋友圈里,活在为自己打造得无懈可击,令人窒息的“茧”里;有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疲于奔命,假装精进。
奈吉尔马什曾在TED演讲时提出:“we can change society's definition of success awayfrom the moronically simplistic notion that the person with the most money whenhe dies wins, to a more thoughtful and balanced definition of what a life welllived looks like.”(我们可以重新对社会上的所谓“成功”进行定义: 成功不再是以死后财产的多少来愚蠢地衡量; 成功应该有一个更具平衡性和思想性的定义, 即一个美好的生活的实现。)
活着,不是让你盲目的追求,茫然的过活,这反倒让你忽视了生活本身。因此在生活里要时常问自己:“你有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吗?”
正如当代作家麦家所说:“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我想没有人想成为那个我们一开始讨厌的人,那就从现在开始改变!
想要甩开疲于奔命,事倍功半的毛病并不难,思维的转变是关键:
1
散乱的knowledge,致命的伤
一味得输入,无异于慢性自杀。
但不得不承认,总会有很多人疲于追寻各种方式提升自我,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往往忽视了该如何管理这些散乱的“信息数据”。
我的一位朋友总喜欢寻找各种方式去“武装”自己,如微博大牛,知乎,喜马拉雅,TED等等,但学完后仅仅在一时感觉很充足,常常在朋友圈“炫耀”,但却很少去总结整理;最近听说他由于工作中没在关键时刻灵活反应,学到的东西根本没有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show不起来,而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
这说明什么?只有散乱的knowledge,根本就是扼杀自己的成功。只会输入,不懂知识整理的人在社会中会被碾压。很多时候,我们的确需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来增进自己的思维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但单纯的输入没有任何价值。正如那位新员工,挤压自己的时间,没有留出任何缓冲的时间,完全在损耗自己的精力。
而管理自己知识的第一要义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关键在于整理,分享,利用,创新。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的整理自己的信息呢?
首先,建立一颗知识的树状图,如同电脑的硬盘一样,获取了知识,就“保存”在某盘下,某一文件夹里。譬如,看到一篇关于精力管理的干货文,我就会放在自我提升文件夹里。
在分享阶段:学习如何创作产生共鸣的文章,如何利用PPT来展示新的技能,如何与他人表达交流中不断巩固提升。
只有真正的行动起来,才会有价值。在利用阶段:在自己的项目管理中实践,在生活中去行动,学习结构思考能力,在汇报中提高工作效率。
最最重要的是将别人的知识进行在再创造,变成更有价值的能力。创新阶段:学习如何建立个人品牌,个人特色,学习想到一个点子之后,如何快速成型,如何去试错,去积累经验;然后这些点子又如何能应用在你的工作中。
通过以上的步骤,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能保证你在工作的时候该使用什么技能,该提高什么;不仅如此,更是一种迭代思维的体现,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自带电脑系统般,随时跟他人,网络进行联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不被淘汰,更不会流于假装工作,假装学习的怪圈里。
2
正确的态度,正确的安排
无谓的任务安排,将砸碎你的认知带宽。
回到文章开头的事情,当一个假装学习的人越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他就越会把自己拥有的时间给安排地满满的,不留下任何一点空白。这样人就很容易产生心理负面惯性:由于任务安排杂乱,拥挤,一旦任务链的一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后面所有的任务拖延,而往往在任务未完成时,容易产生急躁,后悔和郁闷的状态。
在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面对时间总有一股子焦虑感,总喜欢挤压时间,我们缺的不是安排能力,而是自我调节的心态。我们应该留出多余的缓冲时间,防止认知带宽拥堵,碰撞。而是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调整休息。
由于一心想着精进,学习,自己的眼光就会变窄,忽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譬如,感情,锻炼等。一定要记住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假装学习,假装活着的梦里,要对于生活充满敏感度。其实,幸福就在烦恼的背面,只是你往往选择视而不见。
3
品味生活,一点都不难
不要再假装生活,你该深潜到真实的生活中,品味真实的生活。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桩大事。
老员工,假装工作的同时,也就忘记了如何生活,因为他只会认为工作不包含在自己的生活中。新成员,假装学习的同时,拥挤自己的时间,更会错失生活的意义。因为他只会认为不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会背负负罪感,就会一无是处。
每个人都存在于世界上,但不是人人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是什么让你们迷失?
卓别林在他七十岁生日当天。这位时年古稀的艺术家,历经沧桑之后,心灵无比宁静平和,他听到了神的寂静之声。他写道:“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
!亲近自然,聆听生命,这是我们最原始的感知;
不知你有没有感觉到当我们进入到贴近自然的环境中时,才会丢弃那些浮躁和自傲;与其跻身于繁华阜盛间,不如沉淀自己,接近自然,放空内心的“修炼”自己。也许这样的心才会多点理性,温度和谦卑!
!亲近家人,问候记录,这是我们最单纯的灵魂;
丰子恺先生曾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写道:“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们总是始乱终弃,总是慌乱不定,总是情乱神迷,那是因为心中没有了归宿,总是充斥着欲望;也许,当我们学会记录生活,记录与家人,朋友的时间,记录成长,我们还能找回那个单纯的自己。
!亲近经典,碰撞心灵;这是我们最美丽的感悟;
经典是什么?“经典在于它多大程度上能拓宽你的认知,在于它能不能让你认识到当下的社会,在于它能不能提升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和态度。”它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音乐,甚至是一座城市!寻找经典的方式,只能是你自己。当然,你可以去选择他人的帮助,但记住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品味,并没什么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其实人的痛苦无非来源于两者,其一,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其二,总热衷于跟别人比较;话说回来,前者在于自己的思想的深度,认知的清晰和经历的广博;而后者很难有人摆脱,只不过在于你如何利用。
正如《无问西东》中所说:“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愿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