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糖果果儿。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小学六年级,学《秋天的怀念》,课本左下角小小的标注:节选自《我与地坛》,那时候还纳闷,地坛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名字。
第二次看到这本书,高中翻阅摘抄本时遇到一句话:我什么也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节选自《我与地坛》。
六年级属于童年,小小的人儿不知人间疾苦,学过课文就忘记了那个坐轮椅的作家,忘记了那个不敢说走跑跳的母亲,高中的少年又太过理想化,觉得手中掌握着无限未来,不肯俯首触摸这世间的疼痛。
上了大学,朋友推荐这本书,我都会下意识的摇摇头,心里很明白缘由:这本书太沉重了吧,鲜衣怒马的年纪,怎么看,都距离那个扶椅问路的作家太遥远。
作家韩少功表示,1991年的中国文坛,即使只有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那也是丰年。
我竟这样几次错过这本书。
正式看这本书,是今年4月份。
拿到书,比想象中薄一点,与想象中不同,文字诙谐,几次被作者用词之幽默惹得笑出声。
他关注竞相生长弄出响动的草木,关注两个算命的人,关注恋爱中的男女,关注灰色的石墙旁边那棵歪脖子柳树。
一个人独处的时间里,形单孤影,却像背负千军万马而来。
人生不是坐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暴风雨中起舞。只看文字,很难想象背后的肉体与灵魂遭受了多少苦难。
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市,
1969年,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去陕西延安地区插队。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治疗,并开始了轮椅生涯。
1974年,到某街道工厂做工。
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并从事写作 。
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2010年12月31日,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 。
那年,我正上初三。
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照片,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
一副黑色眼镜,黝黑硬朗的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坚毅的看向远方,整齐洁白的牙齿,笑容坦荡,如沐春风。
不自觉的,看着这张笑脸,读者的嘴角就扬了上去。
摘选了其中几句话与大家一起分享(已经删减了好多,每一句都舍不得删掉)
1.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做:欲望。
2.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3.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4.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5.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6.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7.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8.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9.只要能苦尽甜来其实都不是坏事。怕只怕苦也不尽,甜也不来。
10.一个人长大了若不能怀恋自己童年的痴拙,若不能默然长思或仍耿耿于怀孩提时光的往事,当是莫大的缺憾。
在豆瓣翻了一下评论,全是感动与鼓励之言,史铁生先生已经去世整13年,可是他的文字仍然激励着后人。
后悔过去了这么多年才打开这本书。
就像史铁生先生说的先别死,再试着活一活看。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
先生已经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