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一名HR,让我为所在的团队推荐人才,那么我最看重的品质可能就是——靠谱。
上周发生了一件小事,更让我感受到靠谱的重要性:由于工作原因,某天一早要送几位外地客人去机场赶航班。前一天的对接中司机声称不必七点半出发,根据他的经验八点也来得及,还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不会迟到,最终在我的坚持下确定第二天早晨七点四十分接上客人去机场,但我总觉得不放心,于是在当晚联系同事制定了备选预案。第二天,果然不出所料,直到八点我们不得已启动了备选方案后这位司机依然没有出现在集合地点,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他的电话一直难以打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效率。好在我们提前留了后手,才没有耽误客人的行程。但是对于这位司机我只想说两句话:一是这人太不靠谱了;二是我再也不想和他合作第二次。没错,就是这种既对人又对事的评价。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若有幸和一位靠谱的人合作真是太幸福了,心里踏实不说,还可以腾出精力去把事情做到精益求精。相反,如果遭遇不靠谱的人,那么就请做好成为消防队或者背锅侠的准备吧。
作为个体,靠谱在于做好每一个细节,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一是要培养闭环思维。所谓闭环思维,在我看来就是把自己看成整体中的一个零部件,一切动作都以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为首要原则,确保自己所负责的环节不出任何意外。类似于电脑执行一个程序,从启动到结束是一个完整的回路,即使完不成也要有回应,切忌随意中断。
二是要主动担当卡位。一条锁链最薄弱的位置就是每一环相互衔接的地方,喜欢踢足球的人都知道,防守中最大的隐患就是漏人。工作中也是一样,工作交接的过程是最容易出现差错的位置,因此我们应当主动上抢、相互补位,哪怕是重复操作,也要尽量避免缺位漏人。
三是要明确能力边界。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明白哪些事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是一种智慧,但要将其和推诿扯皮区分开来。敢啃硬骨头的确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前提是有把握将硬骨头啃下来,把“赶着鸭子上架”视为常态绝不是靠谱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高效的团队不会容忍“试试看吧”这样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四是要信息及时反馈。置身于一个工作流程中,每个人都有上下级,及时回复对方的电话和短信,也是一种靠谱的表现。面对上级交代的任务,无论做成与否,都应该及时汇报,以便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进一步决策。同样,当有下级向自己汇报工作进展时,上级也应该尽快予以答复,不置可否只能让执行者一头雾水,贻误战机。
五是要充分留有余量。俗话说,凡是应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去努力。实际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按照我们的计划发展,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是突发状况发生。因此,我们做事要尽可能留有余量,给做第二反应留下充足的反映时间,只有这样,当意外发生时我们才能从容处置,不至于忙中出错。
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或是一项工作的组织者,我想做到靠谱的关键在于建立“系统化”思维:
一是明确任务。就我个人而言,特别不赞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作出明确清晰的指令是决策者的天职,如果连自己都说不清楚,又凭什么让执行者迅速准确了解你的意图呢?毕竟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把工作做好,而不是玩什么猜你猜我的把戏,更何况有很多决策者不是有意深沉,而是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
二是梳理清单。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如果我们要去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事前先列出程序清单,在按照清单一步一步对比操作。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提到,利用清单逐步操作,的确可以大幅度降低外科手术的事故率。所以,我们不妨也列出一个清单,完成一个程序就在其后面打钩,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三是做足预案。做足预案与充分留有余量类似,只不过作为组织者策划者,我们更应当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各种意外情况并准备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实际操作,而不是临时考虑该怎么做。简单说,就是用事前的反复考虑换取事中的条件反射。
四是知人善任。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我们负责一个团队时,首先应当分清楚哪些人靠谱和哪些人不靠谱,当然,这不仅要看他们怎么说,更应当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把重要的岗位、关键的环节留给靠谱的人,哪怕他的能力有限,但是这种人胜在稳定性高、事故率低,我们可以准确预测他的工作效果。至于那些不靠谱却爱夸夸其谈的人,我想还是让他们尽快回家对大家都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难免犯错,但是一个靠谱的人能够提前规避犯错的风险,或者及时挽救错误,这种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将会成为受欢迎的人,他们能够通过个人的奋斗不断成长,赢得身边人们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还是去努力做一个靠谱的人吧,毕竟,靠谱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