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的物理学习当中,我们接触了“能量守恒定律”。所谓的能量守恒指的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这理论也就相当于空谈,将之放入产品之中更是如此。
能量与产品有何关系?
让用户在产品中保持的能量越高,越有利于产品的长久发展。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在购物网站浏览时,浏览的时间越多,到最后立刻购买的几率就会越低,反而加入购物车的几率就会高上很多(当无可避免让用户消耗大量能量,那我们要尽量“曲线救国”,通过二次引导留住用户)。主要因为在此过程中浏览一件商品的假如消耗1能量值,浏览4件商品就会消耗4能量值,一个人每天的能量有5能量值,做决定需要能量2能量值,加入购物车需要能量1能量值,那么此时用户能量仅能够维持决定加入购物车(用购物举例其实也有些许不妥,因其中涉及不同性格的人会对购物产生很大影响,此处就不详细描述)。这个事例就是告诉我们能量与产品之间的微妙关系,特别是对于需要用户进行决策性的产品。
当下产品现状
在当下社会(特别是内容类产品),信息的洪流充斥着我们每个人,每个人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见就是摸手机,上厕所短暂的几分钟离不开手,走路、坐地铁、吃饭…无时不刻不抱着手机,好像自己离开手机片刻世界末日就会到来一样。网上更有一个段子:每天早晨起床就像一个批阅奏章的皇阿玛一样,处理所有“小红点”。可见手机对我们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对于大量信息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信息负荷,在过去,人们对于信息是匮乏的,所以会出现大家每天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抢报纸等行为,因为掌握了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那个时候大多数的网页设计的是大而全:新浪门户等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望。而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时间被碎片化,所以产品变得越来越垂直化,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针做特卖的唯品会、针对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即便如此,人们仍躺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之中,产品为了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想尽各种办法让用户留在甚至迷失在自己的APP里面,如:新浪微博(前段时间推出的兴趣流)。大屏手机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也吞噬掉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随着互联网产品的爆发及各类APP的出现,更是占领用户的心智,消耗用户的大量能量,让大部分人每天都疲惫不堪,无心思考。
当下产品解决方式
克制:在微信最火的时候,张小龙提出“用完即走”的概念,这被很多外界不理解-赶用户走是多么荒唐的事情。而微信的快速增长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初衷,本想让微信成为连接人的工具,解决人们沟通问题用户即走,但微信功能链生虽赢得了很多用户,但同时也让一些用户感到焦虑与焦躁,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信息,甚至一度有人关闭朋友圈等功能,所以张小龙此时推出了“小程序”,不做任何打扰用户的操作,用户需要就在微信上实现-这正是张小龙无奈的“曲线救国”。
交互方式:人有五感,能否通过新的交互方式减少用户的能量消耗却同时也能够达到产品的目的。得到APP推出的“每天读本书”这款产品切中了现代人被信息消耗巨大能量下,通过知识加工整理以满足用户对知识渴望,同时采用二十几分种音频模式大大减少人们对于能量的消耗,通过声音的传播,用户可以边听边闭目养神,以此让用户获取更多的能量以便思考。
蒙田曾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懂的让自己属于自己。产品也一样,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引导让用户懂自己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将用户囚禁在的我们的“牢笼”之中。希望未来拥有更多的产品去思考用户使用中能量消耗的问题,逐步丰富现有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