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欣赏漫画:
这个小段子,有点颓废,也很幽默。
怎么“幽”的呢?22个字,居然用到了至少8种修辞手法。
你不妨试试,看看能找出多少种,顺带测试一下自己的母语水平:
0-1种,母语非中文
2种,小学生
3种,初中生
4种,高中生
5种,大学生
6种,中文系硕士
6种以上,中文系博士
再欣赏一下美景美女,顺带区隔后面的参考答案:
欣赏完毕,接下来我们一起找修辞。
一
“人生像盘酸菜鱼”,这显然是个比喻。
这个比喻不寻常,它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三个相似点:又酸,又菜,又多余,都很有个性。
二
先说“酸”。
酸菜鱼是“酸”的,用味觉感知到的,好理解。
人生是“酸”的,怎么理解?对人生的感觉,属于情绪的范畴,很抽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觉。
意觉不容易说清楚,所以只好挪用味觉去“品尝”,品尝出来的味道也是“酸”的,这个就很具体了,也容易引起“共情”。
这里把意觉跟味觉打通了,所以叫做通感。
三
再说“菜”。
酸菜鱼(很)“菜”,好理解,(很)多蔬菜的意思。
人生(很)“菜”,什么意思呢?(很)差劲的意思。
一个“菜”,两个意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名词当成形容词用。
这一招叫做:转品!就是给某个词做变性手术,改变它原来的词性,也叫转类。
四
再说“多yu”。
酸菜鱼的“多鱼”,跟人生的“多余”,发音一样,字不一样,含义自然也不一样,这个叫做双关,并且是谐音双关。
其实,前面说到的“菜”,也是双关——字一样,含义不一样,这个叫做语义双关。
五
“又酸又菜又多余”,把“酸菜鱼”这个词儿拆散了,把里面的字拎出来,单独使用,这一招就叫做:拆词。
拆词另外还有一个名字:析词,很学术范,离人民群众的距离就远了。
六
“酸菜鱼”是一个常用词,已经被辞海收录了,它的含义已经固定,全社会公认了。
但是这个段子对它进行了另一番解释:又酸又菜又多余。
这一招叫做:别解。就是给老词以别样的新解,从而与正解形成反差,相映成趣。
七
“又酸、又菜、又多余”,这三个短语,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成串排列,以势压人,排比的手法
八
谐音有时不是修辞,比如诗歌里的押韵,用到了谐音,但不是修辞。
这个段子里面的“多yu”,利用谐音制造词语的双重解读,达到双关的修辞效果,同时呢,谐音自个儿也成了修辞。
所以谐音一般没法独立成为修辞,更多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这个叫做“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九
接着上一节的话题,“谐音”与“双关”搭档,共同服务同一个文本,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复合修辞。
再比如用拆词的手法对“酸菜鱼”进行别解,也是复合修辞。
复合修辞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好比是双地铁上盖的房产。
从总体上看,这个段子,22个字,用了8种修辞,也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复合修辞,因此才显得趣味盎然,隽永耐品。
十
你找到了几种呢?想不想达到中文系博士的水平?
方法很简单,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