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变现》将爱好变成事业,让知识的现金流活起来(2)

继续《读书变现》,让知识流动起来。

二、掌握高效读书方法

读书能改变命运,可有些人读了很多书,为什么他的人生却没有多少改变呢?是因为他不知道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原来读书是有方法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梳理了阅读的四个误区,给出了五种创意阅读建议,介绍了三种高效阅读技巧,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1.四大阅读误区

为了能帮助我们开启正确读书方法,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总结了阅读有四大误区。

误区一: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才算读完。

我身边的一些人,比如大美和小静,读书时逐字逐句,一本书要读一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能读完。这是典型的死读书。

针对这个误区,作者建议读书不一定要读完整本书,可随手翻,也可选择有趣有用的地方读。如果每天坚持阅读 5 页书,10 年后你会感谢曾经努力读书的自己。

科技狂人马斯克,从初中开始,他每天可以读两本书,坚持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不同书中寻找解决方案。问题解决了,就算读过一本书。无需拘泥于逐字逐句地读。这为他后来发明特斯拉汽车,进行太空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读书”到“用书”的转变。

误区二:读书只重速度和数量,无视效果。

有个叫依依的女孩,每天抽出时间,读300多页书。你问她读完书,这本书讲了什么,她却说不出子丑寅卯来。这是典型的快餐式阅读。

同样,我们为了完成阅读数量,设定每年阅读100本的目标。只随意翻书,阅读习惯养成了,却没有深入理解这本书,不能算是完成了阅读。这是一种假读书,无非是让别人认为自己读的书多罢了。

针对这个误区,作者建议与其囫囵吞枣地读 100 本书,不如选择将一本好书精读 10 遍以上,读懂读透并加以运用,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在书中,弘丹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领导力课程的经验,慢下来沉浸式阅读,反而是一种快。上课前她将教材听 6 遍、朗读 2 遍,并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写批注,与他人分享和讨论。起初会觉得进度缓慢,然而亲身实践后,方才明白只有慢下来才能读到心里去。

误区三:只看专业书,不看其他书。

人们通常只看本专业的书籍,很少阅读与专业无关的其他类型的书。比如美术工作者,就只看字帖、临本、摹本相关的专业书,而不看其他书籍。

针对这个误区,作者建议开展跨领域阅读,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引入到自己的专业,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阅读不仅需要高度和深度,也需要广度。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提倡跨学科学习,迁移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形成多元思维模型,帮助巴菲特的公司取得了年投资收益率 20.1% 的可喜成绩。

跨界阅读,可以突破认知局限,实现不同思维之间的连接,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如乔布斯在技术和艺术领域大胆突破,实现跨界融合,成功打造出了苹果王国。

当然一提到阅读,有人就认为是阅读文学类的作品,如小说、散文、故事等,对实用类的书比较排斥,认为这些书很功利。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陷入了阅读的误区。如此一来,思维受限,对写作与创作无益。

误区四:只读书不输出。

有多少人读书后,便将书放置书架,不再理会?又有多少人读完一本书后,会列出行动清单并付诸实践?能做到后者的很少,这便是许多人读了很多书,生活没有多大改变的原因。

针对这个误区,作者建议读完一本书后,立刻行动起来,分享书中的某个观点或方法。如果能有改变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或行为,那么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弘丹老师读了《道德经》后,特别喜欢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能了解他人的叫智慧,能了解自己的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叫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叫强大。知道满足的叫富有,坚持力行的叫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才算长久,肉体死亡而精神不死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她将这段话,配上书籍图片,分享了出来。她的一位朋友看到后,立马下单购买了这本书。一次简单的分享,就能带动他人一起读书,可见读书输出非常有意义。

2.五大创意阅读,三大高效阅读。

为了帮助我们告别低效阅读,作者在书中分享了五大创意阅读方法。

第一种,10分钟阅读。使用目录确定阅读内容,限时10分钟,选择封面、封底、腰封、序言、目录、章节、关键词阅读,再用5分钟写收获和行动清单。这是新媒体创作者常采用的阅读方法。

第二种,找不同阅读法。找出书中与自我认知不同的新概念、新方法、反常识、颠覆认知等内容,创建知识卡片。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经常采用的卡片创作法就是这种方法。

第三种,萃取阅读法。这是新媒体创作者在写书评、书单、拆书稿等创作过程中,快速提炼书籍关键概念、核心观点、内容结构和金句时,采用的主要阅读方式。

第四种,经典阅读法。阅读和背诵经典作品,能带给我们启迪与智慧。比如每天5分钟朗读《道德经》一个章节,81天左右可以朗读一遍,1年就可以朗读4遍。每次阅读完,还可以记录收获、反思和行动。

第五种,行动阅读法。看完一本书,要用起来,践行书中的方法、步骤,哪怕你只用了一个方法,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

一年365天,每天至少阅读10分钟,每天践行一个小行动,一年后就会有巨大的成长和改变。

3.三大高效阅读方法

为了真正读懂一本书,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三大高效阅读方法。

第一种快速阅读法:60分钟读完一本书。

快速阅读旨在概览全书,洞悉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从而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整本书。具体有四个步骤,大致需要60分钟的时间。

第一步,5分钟包装阅读。快速阅读封面、封底、腰封、前言、目录,及时了解作者概况,以及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与主要观点。

第二步,5分钟扫视阅读。整本书大概200-300页,用2秒一页的速度扫视,需要6-10分钟。通过扫视书中加粗的章节名、字体、配图插画,就会知道哪些内容要重点读,哪些内容暂时不读,这样在正式阅读之前,就可以提前做好取舍。

第三步,30分钟略读。就是有选择性粗读,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也可以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书中找答案进行阅读。略读时要对照“问题清单”进行阅读。如我想重点读哪几个章节;这本书的核心知识点有几个,分别讲了什么,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收获。

第四步,20分钟写读书收获。快速阅读最重要的一环,用20分钟复盘和写行动清单,才能形成读书输入与写作输出的有效闭环。如快速读完书后,可以画思维导图,写读后感、书评、听书稿等,这样阅读效果会更好。

面对每天的碎片化时间,我们在阅读报刊、杂志、新闻、消息、邮件、资料等内容时,都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来确定内容的优先级或重要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