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酸枣仁
味酸平,无毒。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生川泽。

【名医论】
张隐庵曰:枣肉味酸,肝之果也,得东方木味,能达肝气上行,食之主能醒睡。枣仁形圆色赤,禀火土之气化。火归中土,则神气内藏,食之主能寤寐。《本经》不言用仁,而今人多用之。心腹寒热,邪结气聚者,言心腹不和,为寒为热,则邪结气聚。枣仁色赤像心,能导心气以下交,肉黄像土,能助脾气以上达,故心腹之寒热邪结之气聚可治也。土气不达于四肢,故四肢酸痛;火气不温于肌肉,故周身湿痹。枣仁禀火土之气化,故四肢酸痛,周身湿痹可治也。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言不但心腹和平,且能安五脏也。五脏既安,则血气日益,故又可轻身延年。
叶天士曰:枣仁气平,禀天秋敛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手厥阴风木心包络经。气味俱降,阴也。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阴心包络脉起之处;腹者中脘之分,足厥阴肝经之地,心包络主热,肝主寒,厥阴主散,不能散则寒热邪结气聚矣,枣仁味酸入厥阴,厥阴和则结者散也。
四肢者手足也,两厥阴经之地也。酸痛湿痹,风湿在厥阴络也,枣仁味酸益血,血行风息;气平益肺,肺理湿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络者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经也;肝者生生之脏,发荣之主也,久服枣仁,则厥阴阴足,所以五脏皆安;气平益肺,所以轻身延年也。
清·张璐《本经逢原》
酸枣仁
实酸,平;仁甘,平。无毒。
《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
〔发明〕酸枣仁味甘而润,熟则收敛津液,故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则导虚热,故疗胆热好眠,神昏倦怠之证。足厥阴少阳本药,兼入足太阴脾经。按:酸枣本酸而性收,其仁则甘润而性温,能散肝胆二经之滞。故《本经》治心腹寒热、邪气结聚、酸痛湿痹等证,皆生用,以疏利肝脾之血脉也。盖肝虚则阴伤而烦心,不能藏魂,故不得眠也。伤寒虚烦多汗,及虚人盗汗,皆炒熟用之,总取收敛肝脾之津液也。归脾汤用以滋养营气,则脾热自除。单用煮粥,除烦益胆气,胆气宁而魂梦安矣。今人专以为心家药,殊昧此理。

《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
酸枣仁生用兴奋
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而宁心神,为滋补性安神要药,有良好的镇静催眠功效,善治心肝血亏的惊悸失眠,也治阴虚阳亢的虚烦失眠;酸枣仁还能敛汗、生津、涩精、降血压,须炒用,打碎入药。生酸枣仁作用相反,有兴奋作用,专治嗜睡症。
酸枣仁注意一定要炒,才能安神。生的酸枣仁作用则相反,越用越睡不着。酸枣仁除了安神外,还养心阴,补肝血。冠心病治疗,心阴不足而引起的冠心病,有两味主药,就是麦冬和酸枣仁。遗精的病人可以用炒酸枣仁,不能用生酸枣仁。生酸枣仁只用于嗜睡的病人,除此之外都用炒酸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