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承认了孤独的必然,
才能享受不从众的自在,
有多少孤独就有多少真实。
——毛姆《剧院风情》
前几天,有一个即将入睡的晚上,在武志红的公众号做了一个孤独力测试,得分七十三分,孤独力中等,分析太长,没等看完就睡着了,但其实有一句话印象很深,觉得自己是这么个状态:你享受独处带来的内心宁静,也渴求外界的认可和接纳。
武志红在讨论孤独力的文章中说:面对孤独,每个人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忍受孤独、习惯孤独、享受孤独。
但我总在这三个阶段里反复横跳,也许我还没有认真的让自己对待这个问题。
能够让我明确感受到自己,处于上面三个阶段中的某一个阶段的是刚进入大学那会儿,发现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和习惯的人太难了,但这段时间,加上之后进入辩论队,各种意识在疯狂成长,能明显的感受到处于这个环境里,自己的孤独。
我想我那些晚上总是找闺蜜朋友聊各种有的没的的话题,就是难以忍受孤独的表现。
后来具体那天开始度过这个阶段我也记不清了,只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是不可否认的,不同间无可共通也没有办法,我大概是折腾得累了,就接受了。
我想,承认了孤独的必然,甚至也享受不从众的自在,但如何一直安于自己的孤独,仍旧是一个难题。也就是我的总是在想要独处和想要融入群体之间切换,总是在保持自我和为别人妥协之间挣扎。
也许,每个人多少都保有自己的真实,但如何更多的获取真实一直就不简单。那我既享受一个人,又依附于群体,享受不从众的自在,却不能长时间和孤独共处,也是一种通往更高孤独力路上的常态吧。
那么问题就不在是,我为什么会一边依附于群体,一边又渴望自己一个人,而是,我如何不断的让自己在这两种状态里都最大的获取真实和成长。
那么有什么办法呢?在能够独处的时候,就好好享受自己愿意做的事吧,在非得和外界联系的时候,去尽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选择的人群上,尽力筛选自己的社交群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