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喜欢上阅读,我每天试着努力阅读多少多少文字,不读几万字誓不罢休,这种以量级来衡量阅读水准的毕竟少数。从古文的《四书》经典到近代散文的《人间四月天》,从国内小说到国外名著,从博客到朋友圈,文字浩如烟海,让人目不暇接。
于是我开始迷茫,迷茫着什么样的文字才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扣入心扉、直击心灵呢?
我已经疲惫了那些所谓心灵鸡汤的文字,厌烦了那些马云、王石式的励志故事,在我们的市面上,随手可以买到一本《读者》、《意林》,如今网络普及了,一打开微博、QQ空间、朋友圈也到处充斥着这些内容。
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鸡汤文,总体而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试图得出一个人生感悟。他们的目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由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可这些正能量的文字似乎给不了我任何的动力,更多的是急功近利、无比急躁。相反,那些富有生命的文字却来自身边的朋友,哪怕他的文章逻辑混乱,哪怕他的文字叙述不清,甚至语句不通顺,可我觉得,那是接地气、真真实实的。加了很多“21天打卡写作”的朋友微信,对于多数人都有彼此沟通,相互了解,每天看着他们的文字,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创业的不易,读到真情实感时,难免为之动容,读到每日成长进步时,不免为之欢欣鼓舞。
文学作品中那些朴实的文字同样也富有生命,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将贫穷和饥饿写的且不让人觉得半点虚假,笔下的双水村仿佛就是自己从小生长的地方。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写的马孔多将魔幻与现实相结合,许多文字富有风趣,看着书中人物的经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精神世界似乎与他们相共鸣。
一篇好的文字,并不是华丽的词句堆砌而成,更不是读了几篇名家的作品,把其中的好词好句放在自己的文字里。
这世上每天诞生多少新的文字,想想这个世界上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人曾经把思想变成过文字,这些人只把不到千分之一的思想变成过文字。相信只有那些富有生命的文字,只有贴近生活,贴近人生百态的文字一定会流传百世,久经考验,才会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