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国土辽阔,车马劳顿,扩张起来费用非常高。所有澳洲的零售商巧妙地选择了通过连锁加盟店形式,遍布全国,这样既省下了成本,也最大的扩张了自己的生意。各零售集团都是有一个大的Headoffice, 专门从事采购工作,各分店通过Headoffice统一进货。目前几个大的集团包括Harvey Norman, Narta Group, Retrivasion, Coles, Myer. 这些大的零售渠道在澳洲的势力是想当惊人的。据统计,澳洲电器销售的80%以上上在Harvey Norman, Retrivasion, The Good Guys 等专业连锁店完成的。
澳大利亚主要的零售渠道有:
渠道:澳大利亚商品市场集中程度高。如食品杂货业, Woolworth、Coles Myer 和Franklins 三家连锁店销售额在行业中的比重高80%。 Optus、Vodafone 和Telstra三家占了移动通讯市场95%的市场。服装零售业,仅Coles Myer 和Woolworth 的市场就达三分之一左右。家电销售,也是主要集中在Harvey Norman 等几家电器连锁店。摸清这些连锁店的采购渠道,并同其采购部门建立联系,推销产品。
专业连锁店
Harvey Norman是澳洲最大的连锁集团,旗下有超过200多家的连锁店(含新西兰),在这些国家有连锁店: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爱尔兰。如果算上新购的电器连锁店Dorman 和Joyce Maye, 应该在300家左右。 HN的主要产品是电子/IT/家用电器/家具等产品。作为本土家居产品零售业的巨头, 单在墨尔本就有43家门店的Harvey Norman 是Domayne 的母公司,除了家具,Harvey Norman还出售各种家电产品、电子产品。该公司连锁店装修简单,针对中端客户群体。最大的对手主要有dick smith,k-mart,JB
HI-FI 卖Computer之类电子产品。 dicksmith范围比JB-HIFI 要大。作为澳洲电器零售巨头,2016.11月JB-HIFI收购家电零售巨头The good guys。
NARTA GROUP (National Associated Retail Traders of Australia)旗下有ClIVE PEETER, DAVE JONES(类似中国的友谊商店,高端消费百货店), BING LEE等等实体商店,主营电器和百货。主要针对中高端消费者。
RETRAVISION也是老牌的专业电器连锁店,不过最近几年走向没落,其在Sydney的分店基本都调到其他竞争对手旗下,但他们在西澳的势力还是很强的。主营各种家用电器,主要针对中端消费者。
The GOOD Guys 也做专业的电器零售,全国有八十家左右的分店。实力也很不错。主营各类家用电器产品。
KLEENMAID是高端的电器专卖店,只针对高端市场。基本上只经营自己品牌和欧美大品牌的产品,价格昂贵,非常专业,有35家店。
百货集团集团/超市
Dave Jones是NARTO GROUP旗下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定位较高,主要经营一些品牌商品,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
Coles集团旗下的KMART, TARGET都是大型百货超市,分店较多。主要针对普通老百姓,走低端路线。其商品从针线到冰箱,电视,DVD,食谱,无一不有。其中大多数是从中国进口的。几年前消费者还不屑于到KMART之流的店去买东西,不过现在都已经习惯了,KMART, TARGET都比较贴近人们生活。
MYER也是大型百货店,产品丰富,但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WOOLWORTHS食品超市,分店非常多:主营各类食品,兼营一些厨具,小家电和一些商品。
ALDI也是食品超市,主营各类食品,在澳洲占的市场份额很大,据称达到整个澳洲市场食品销售的30%。兼营一些厨具,小家电和一些小商品。
重点中的重点:以上各渠道基本都是通过中间商(进口商)来操作,而且他们大都在香港有Agent,很多时候就是委托一大堆人来找你,最后相互压价。这点小伎俩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过目前也有少数零售渠道开始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推广自己的品牌,同供应商直接合作。如KMART就在推广自己的HOMEMAKER, 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不过要注意澳洲各大渠道一般都会收取很高的REBATE的。所以客人的利润有可能会大打折扣。
部分内容引用http://www.docin.com/p-456150970.html(2012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