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猛然想到,自己离退休也不过十五年!在这个单位一干也有十五年!你我可能有同感,同一个职业干久了,或多或少出现职业疲乏,缺乏升职加薪的机会?缺乏成长的空间?周围的人猪队友多?结果伴随的是动力缺失,工作只求过关,不求质量。一个企业,一个管理人员,如何让员工能更积极的主动去投入工作呢?
2010年,组织行为学家莎朗·帕克尔(Sharon Parker)提出了一个想法。企业总希望个体能够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提高主动性,但环境在这其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沿着这个思路,她总结了一个模型,命名为主动性动机理论。如果想让个体对工作产生高度的意义感,主动工作,那就必须满足两个边界条件:
外部环境要能给个体提供宽容的价值评价体系;
个体要能从外部获得进步的榜样,最好是一个努力阶梯。
记得小时侯,社会分工还很单一,说到哪个工作,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大家知根知底。从父辈之间的谈吐,我就很羡慕银行的,铁老大,电力局,铁饭碗,效益又好。
那时,父辈们基本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上班,住的地方也是单位的宿舍,周围的邻居,接触的圈子都是单位的人多。一说哪个工作是干什么岗位的,干得怎么样,周围的人都知道。谁在单位获得啥奖项、荣誉证书,那是附近家喻户晓,相当于把这个荣誉放在扩音器上放大,得奖本人当然高兴啦,工作干得更卖力了。
但现在,社会分工精细,职业相对繁荣,很多职业人家都不知道是干嘛的,更不用说知道你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地位了。我原来认识一个人,他跟我说他是精算师,我首先也不知道这精算师是算什么。好多人也以为推出一款热门App,只是程序员的功劳,不知道后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团队成员。
在单位得个奖,荣誉证书肯定拿回家就放哪个不打眼的地方藏着,没用。你也不可能跟邻居说,跟亲戚说都怕人家说你显摆。顶多有些忍不住显示的人,把它发个朋友圈里,也算昭示天下了。
那又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呢?按照上述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弥补社会评价体系对员工工作的认识缺失。对于不在聚光灯下的岗位,有些默默无闻却工作矜矜业业的人,可以用微媒体平台去报道他们,提高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有,把荣誉嵌入到员工的社会网络中去。让工作出色的员工被他的朋友、家人所知晓。比如,可让优秀的员工邀请家人、朋友参加单位管理人员组织的饭局,可以公费出游等等。人是活在社会网络中的,需要被人看见、认可,工作干得好,社会网络圈子里的人都知道,那多自豪。
二、了解各种类型员工的需求,提高其获得高。有的员工觉得工作无聊,可增加其难度,实现自我挑战;有的工作焦虑:,可将其任务拆解,分解成目前可以完成的小任务。永远记住:更优秀的人,不仅仅在意得到多少钱,更在意成就感。
理查德·布兰森激励员工的理念是什么?他说:“聪明的老板,总会先努力把员工培养成最优秀的人,然后再想办法留住他。”
三、细分公司进步台阶。层级细化,让员工觉得有进步空间,努力有能够得着的东西,才有动力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