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簪中录》,有了看小说的新体会,想与你分享。
我以前看小说很沉浸于剧情,急切的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同时会很想赶快看到大结局,像完成任务一般,这样的急切不知让我错过了多少细节。
一本小说,一部动漫,一部电影,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个用词,每个场景都是作者认真的安排。每句话的发生都是作者的安排,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可能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可能通过描绘人物的衣饰纹样去塑造任务的性格,可能他的起名都是有典故讲究的。
因此我们要看好的小说,因为他的细节能够让我们深究,能够经得起我们推敲,进而能够让我们读到自己想读的思想,框架,学到想学的东西。
比如第四章描写天气“六月天气,温暖宜人,连风都是温柔如水,如同最轻薄的纱自耳畔掠过,让人的肌肤痒痒的,仿佛远远水边采莲女缠绵悱恻的轻歌。”我第一反应是,如果让我描绘六月天气,我会怎么写,为何说我的文字干瘪瘪的呢?其次,这么温润如水的环境铺垫,为了铺垫什么事情呢,是温暖的还是凄凉的,不同的事情带来的感触肯定是不一样的。
以前读小说,我是提线木偶,像是一直被吊在眼前吃不到的肉勾引着的狗,不会思考。亦或是一直都是消费者心态,像以前的微商总是说,互联网来了,不要只做给别人贡献钱的消费者,要抓住机遇去挣钱。而在细细品读学习后,我不再只为了追求结局,掠过风景,被肉一直吊着奔跑至死,而学会去细细品读,反复品读他的构架安排与语言描绘,发现路边的风景很耐人寻味。
再思考一下就是要活在当下,哪怕是在看小说的时候也要活在当下的语言文字中,心不要放在结局,放在之后的剧情中,而是放在作者的每一句中。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与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里有些观点有点相近,我放到下方,愿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