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书荒,本着经典必是好书的原则看了《月亮与六便士》,内容不多,但我硬是花了将近两周的时间看完。
看的慢最主要是叙述方式很难吸引我,拖拖拉拉的完成。
看到最后的我一脸懵,这本书到底是要表达什么?为了理想抛弃一切,伤害他人,放弃责任?
我的世界里有严谨的是非观:
诚然,理想不分大小,都值得尊重。但是一个人之所以是人,道德、责任都是要去遵守的,否则我们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有欲望,但是不能把实现欲望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从这个层面我很难理解男主的行为,一声不吭离开他的家人,这种抛弃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介入帮助过他的朋友的家庭,又不爱他的情人,导致情人自杀,可谓一生凉薄。
不知道有何可以歌颂的。
不过后来想通了。
也许这本书不是要探讨月亮和六便士,究竟哪个才是最重要,只是叙述一种存在。
有人曾经为了寻找心头的白月光,而彻底突兀的放弃了过往,丢掉责任。甚至有些人并没有像男主角一样最终焕发光彩,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追寻了。
而更多的人,像王彩玲一样和现实握手言和,永远的仰望头顶的月亮,把便士揣在怀里。
很难说,哪一种更准确,人生太短暂,也许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考虑,而每一种选择背后都需要豁得出去、莫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