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育方法很多,孩子性格更是多样,但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表达爱。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也需要去感知世界,我们不要过度保护,用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去陪伴、去引导,这样的孩子更快乐,这样的家庭也更亲密。
近日,偶然的机会看到《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巴学园这样的学校让人神往,当今时代是不可能如法炮制了,但对孩子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以及开发自身优势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在小豆豆转学到巴学园之前,她被之前学校的老师认为是一个问题孩子而被要求退学。但在巴学园,小林宗作校长却用倾听、耐心和爱让小豆豆学会了和周围的人一起学习一起相处,保护了孩子的自尊,更保护了他们活泼开朗的自信和独立的想法。关于巴学园,关于谈论小林宗作校长教育的文章数不胜数,大家也有很多心得和想法。所以我想从书中小豆豆的妈妈开始,谈谈对家庭教育的看法。
面对着“问题孩子”小豆豆,妈妈没有责怪,没有声嘶力竭地骂小孩辜负了自己,一年级就被退学。送小豆豆到巴学园的那天,并没有交待类似要好好学习,不允许做什么这样的话。虽然内心担忧,但并未向小豆豆传递焦虑感,反而耐心地倾听小豆豆一路对新奇事物的看法。我想,如果小豆豆听到的是因为自己不合群而不能上学、让家人担忧的时候,她内心定会自卑无比,那活泼开朗热情的性格也会被压抑。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只有成为佼佼者才能生活得更好,这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在关心则乱的急切上。于是,我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别人家的孩子学的,我们也要学,琴棋书画、德智体美一样不能差,孩子的业余时间总在各种培训班奔波,父母当然也很累,付出了心血、经济、体力和精神,只要孩子成绩好,再辛苦都是愿意的。可我们能否问问孩子,是否真的喜欢这种乐器?能否问问自己,是教育孩子还是为了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梦想?
我非常赞同让孩子多学习,但我们要做的,是开发而不是逼迫。我们可以带孩子多去尝试,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同时告诉他:“这是你自己的喜好,你要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坚持下来,找到它的乐趣。”这样,在孩子想偷懒的时候,可以进行积极引导,而不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也不是说父母为了你很辛苦,更不是以做完作业或练完琴给孩子多看会儿电视这样交换条件的方式让孩子去做。父母需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这是没有条件的。
总有父母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说话。那我们可以回忆,是否在孩子叽叽喳喳向你说着不成句子、不成熟的语言时,你只是应付地“嗯嗯”,或是玩着手机让孩子不要打扰,自己去玩玩具?是否在孩子外出回来向你分享喜悦时,你态度淡然,说自己很忙?是否在孩子遇到疑惑征求意见时,你因过于担心他而将建议变成了命令?若是如此,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是不愿再和父母分享内心了。孩子其实很有想法,他们更需要被倾听、被尊重,特别是孩子向父母征求意见时,是觉得父母是他的榜样,我们只需说完我们的意见后询问他意下如何,然后看他如何做。有的孩子觉得有道理按照建议去做,你很欣慰;有的孩子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我们就一起看看结果,就算他错了,让他撞撞南墙、摔摔跟头又如何呢?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巨婴,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然无法出色。
也有父母说,孩子长这么大了,也不会帮家里做做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我们可以看看,孩子小时候,跌跌撞撞拿着盘子要帮你洗碗时,你是不是连连摆手,担心孩子把盘子摔了划到手?当孩子学着你的模样要做饭时,你是不是对他说“你只是个小孩,不用你做”?当学习任务变重,你是不是告诉孩子只用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不用管?……若是这样,又如何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呢?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员而不是皇帝。例如:孩子还小,觉得洗碗的泡沫好玩,我们就让他洗,站在一旁做示范,教他怎么做这件事可以保护好自己就好,并且大力表扬孩子的主动行为。当孩子去做家务并获得表扬时,他会真真切切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并为之做了自己的努力。即使把衣服弄脏了,即使洗的碗不干净犹如何呢?换身衣服,我们重新洗一遍就好。
可能大家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纸上谈兵等等质疑的语言,然而我想说,教育方法很多,孩子性格更是多样,但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要学会正确地表达爱。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也需要去感知世界,我们不要过度保护,用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去陪伴、去引导,这样的孩子更快乐,这样的家庭也更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