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有句至理名言,无形中也诠释了东方“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心中高尚的道德律。”
我们知道,自然景物的迷人之处,在于浸透其间的一种道德之美。这种美感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是:秩序、安祥、宁静与持重,当然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和自古尊崇的风习。
既然浸透在自然界里的是一种精神的存在,那么人就当在大自然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加持,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此才可在大自然中放飞,在山水间释梦。
人们常常对自然的美,抱有直接的兴趣,这当是心地善良的表现。其实,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方面的体验,那就是不管心情好还是不好,山水永远都是自在处,就像母亲始终会呵护孩儿一样。
有人甚至认为,生命不是读出来的,而是在山水间活出来的。对此,我深以为然。不过,用眼睛去看的,那是别人的故事,用心去感知的,那才是自己的人生美景。
春来花自开,秋至叶自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笑一尘缘,一曲一心境。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一个人真正的安静,当来自于内心。心若无物,心中清净,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诚然,胸似深远可纳百川之水,身若空谷能藏天地之气。
有人看见山,便觉生命的欢乐就有了一种新的意义。特别是登上山巅,地球好似在脚下,苍天也不再模糊不清。
是的,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也许是一片云彩,也许是一树花开,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就不失为下一次起程的驿站。
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本身。一个安静的人,定然是心中有美景的人。他们懂得紧紧的抓住灵魂,不做身体的奴隶,懂得去欣赏沿路的风景,也懂得享受生活中的一花一叶。
有人曾说,准备新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到生活最接近你的地方去——海边、山巅、田野,倾听它们蕴藏着新生的声音,让你再度扬起生活的风帆。
在浮躁的社会,只有屏蔽杂乱的声音,才能倾听内心的呼唤,并以风的执念飞向自己的梦想。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拾起信心,并放下压力。
繁华过处皆如烟,淡淡人生静静过。有些事无须强求,有些人不必强留。看轻浮华,给人生留一点空白,让生命安静素简。正如李叔同所说:“不如意的不是生活,而是你的心。心之所安,漏风茅屋亦天堂。”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又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常。可人世间,君心似谁,知音又有几人?
我特别喜欢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这首词,“闲椅胡床,庾公楼外风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这就是唯美的自然,唯美的画面,唯美的人生,让人觉得人间值得。
多识山水少识人,常守自信清净心。这是因为人间有大美,我们当与万物互动,当你将自己放空到只剩下虚无,那么你的生命就开始了真正的觉醒。
有人以为,大自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心酸和苦楚的补偿。生活感到疲惫了,就投入山水的怀抱吧,你可以哭,也可以笑,只要身心放松。
我们虽为凡夫俗人,比不了那些古往今来的圣人伟人,哲人诗人,可我们也可以在山水间释梦,活出顺其自然的美好人生。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