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今天,阳光明媚,难得的晴天,出了院子,刺骨的寒风迎面而来,很有些不适应。
女儿要吃蛋糕,在一家好利来的小店里,孩子选了一款小熊巧克力口味的,开始的几口,吃得不亦乐乎。然后,就娇滴滴的说,麻麻,这种口味的,巧克力太多了。
哦,好像就是哦。
这个时候,我会很配合她,毕竟,昨天刚刚闹了一次不愉快,可不想,今天刚一出门,就不开心了。
我们让阿姨包起来回家吃好不好呢。
好啊,女儿很爽快的答应了。
那现在陪麻麻去转一转好吗。
这个时候,女儿的主人翁精神就呈现了。
好啊。我知道这附近有一个超市呢,我带麻麻去吧。
这是一个购物和超市一体的商场,即使是初三,人流也不少。超市在地下一层,我和女儿很快就到了。各色水果食品应有尽有,虽说城市的大部分超市,都是一个模式,但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挑了两样水果,草莓和火龙果。
女儿忽然对我说,麻麻,那边有糖葫芦,干妈不是要吃糖葫芦嘛,我们回去西安带给她,好不好。年龄小,心思却极细腻。我赞同的点点头。
北京特色小铺前,商品琳琅满目,我耐心挑选着。
这个口味不错,您可以尝一尝。她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的普通话,着着统一服装,中等身材,不到四十的样子。
我其实很喜欢东北方言,听起来憨厚,可亲,发音清晰。也可能是因为从小接触的各式小说,影视作品,对于东北的极致的渲染,那里辽阔的地域,憨厚的浓浓的人情,足以流传千古的抗日精神,是我心心念念所向往的。虽然,我的东北之行一直未曾实现。
我与她自然而然的交谈起来。
我们那里很好啊,夏季去气候适宜,冬季也不错,可以看冰灯,滑雪。其实,哪里都好啊,你们那里水果很多啊,我有一个彬县的姐妹,每到秋季时,家里总会寄过来各样的水果啊什么的,真好呢。
她的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孩子家人都在北京,她说来这里已经有十年了,习惯了,过年有老人在,偶尔不忙也会回去。
对于齐齐哈尔,我是有着很深厚的情感的,就像对于四川,对于重庆,那是父亲年轻时,曾经为之奋斗过得热土。
在这个城市,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各色人,各个角落的,不同口音,不同习惯。可能每个城市都是如此,只是作为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的中心,亦或是其独特的历史风情,人人心向往之,甘之如饴。
城市也以其特有的模式容纳着这些群体。在这一点上,北京无疑比其他城市更为宽容。也许是,北京欢迎你,这样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她更具包容性,更具接纳性。这种包容性,让那些常年在外奔波,辛劳的不归的人,也有了家一样的港湾,所以,归于不归,紧紧在于形式。真正心的向往,才是家的方向。
愿每一个不归的你,在他乡万家灯火的夜晚,都有一个可以安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