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初学写作的朋友聊天,说到日更,他连连哀叹:“别说日更了!我感觉除了最开始的几篇文章,后面完全不知道该写什么!”
还有一位朋友,文章写得特别好,就是写文速度太慢了,基本是一周一篇,“靠写作吃饭,这种事有点不靠谱!”
总结一下两位朋友的问题:一个是不知道写什么,一个是写得慢。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解决这两种问题并不难。
先说说我的情况,08年进入纸媒行业,已经在写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写过很多类型的文章,以情感、励志类文章为例,速度一般维持在2~3篇/天。
可能这个速度在一晚更文7~8篇的萧秋水等大神眼里实在不值一提,不过我还是想写一写,或许会对主攻励志文、成长文的小伙伴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不知道写什么?那是因为你没有建立素材库。
关于写作,我很认同李敖的一句话:“失足妇女不需要靠欲望来接客,作者不需要靠灵感来写作。”
一个长期写作的人,绝不会到了坐在电脑前才去想“我要写什么”,他一定是平时就已经建好了素材库。
我的素材库,建立在有道云笔记里,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印象笔记、石墨文档。
我搜集素材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1.灵感:走路时,我很喜欢看广告,尤其是那种一句话广告或宣传语,比如我曾在等电梯时看到《你一表人才,只是缺少一个舞台》,心中顿时涌出无数个念头,想出了好几个写作角度,最终确定了一个,《做到这三点,让你成为职场抢手货》
2.读书:写作者必须要读书,读书不只是吸收书中的知识体系,还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比如看到书中一句特别好的话,就应该记录下来,同时发现思维,以这句话为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想,列出一篇文章的框架,一个选题就此形成了!
3.朋友聊天:我的很多文章都是跟朋友聊天时受到启发,进一步深入思考后写成的。比如我前天写的文章《你比她聪明有才华,为什么不如她成功?》,也是听朋友倾诉烦恼后,深入思考这类现象后写成的。
4.观察生活:走路时、上班时、吃饭时、心情郁闷时,观察情绪,比如我今天心情不好,为什么?因为孩子跟同学打架了,我可能就会想到《如何避免校园欺凌》、《父母这样做,孩子更合群》之类的选题。一天的工作没完成,我会做一下总结《你不是在刷手机,你是在刷掉你的未来》
当然,如果你的主攻方向是社会热点、娱乐八卦,那么就更应该关注时事热点,每天通勤时看看微博热搜榜,也能积累很多素材。
二、写文章的四个步骤
有了素材,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写作。
第1步:根据素材立选题,找论点。
以《你比她聪明有才华,为什么不如她成功?》为例,主题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第2步:列大纲,拉框架
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框架”,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栋楼房,那么框架就是这栋楼房的钢筋架。
文章列框架,一则是为了推敲,看你要写的文章从逻辑上能否立得住脚、有没有偏离主题的地方。
还是以《你比她聪明有才华,为什么不如她成功?》为例,框架为:
3.补充事例、金句、思维片段。
列好框架后,接下来就要对每个论点展开论述!这个过程,就等同于围绕钢筋垒砌砖块、浇筑水泥的过程。这里有几点要着重提出:
①把你所能想到的、能论证分论点的事件或金句或感谢填入框架。
②跟主题无关的话,一句也不要写!
③多举事例,少说教。
④写作不是自嗨,写作时多想想,你这篇文章能给读者带来什么?
4.一气成文,不要推敲细节。
书写成文的过程,相当于是楼房的封顶加内外装修过程。
很多作者都有完美主义情结,写文章时写了删、删了再写,经常为了一个字沉吟半天,这样做一则容易打断思路,二则可能会影响文章的流畅性。
我克服这个毛病的做法是:沿着框架把文章写好,一鼓作气。
5.写完后再修改。
写完后再做修改,第一遍看论证是否成立、有没有偏离论点。第二遍删改、调整句子。第三遍改错字。一篇文章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简单?
如果你有好用的写作方法,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