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布于2018.10.13
深感于自己输出的匮乏,终于翻出了两年前注册的简书账号,打算先把几篇以前的旧文存档留证。
说起来特别惭愧,开始学写作的时候我是十分得心应手的。小学时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记得语文老师的称赞“读你的作文真的很享受”。但毫不掩饰地说,这完全归功于我明白怎么样讨大人喜欢,用一些屡试不爽的小技巧“卖萌”(虽然当时好像还没发明这个词= =)
其实在我高考之前的人生里,真正意义上的文字创作能拿得出来的根本没几篇。大部分要么是生拉硬扯的记叙文之后加两句牵强附会的“人生大道理”,要么是毫无人生经验和积淀的时候信口胡说的议论文。不能说在文字功力和说理水平上毫无长进,但现在读来确实已经尴尬不已。
所以当时真的是特别佩服QXY同学,特别喜欢他那充实有趣的剪报本和随笔本了。当时借着课代表的职务便利,一有机会便借他的剪报本来读。每每读到不可自拔,捧腹或叹息而不自知。从那本剪报里我真正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认真感受生活、敢于表达的少年形象,超级仰慕owo
很早就意识到输出非常重要,但可能自己潜意识里一直不觉得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而且一直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还没有到能输出显摆的时候,于是此宏伟大业便无限期搁置了。但是这多么可笑啊,人是不断学习才不断进步的,并不需要等到变“完美无缺”才有资格输出和表达!
现在再次列明输出的重要性,以鞭策和勉励自己:
是很重要的倒逼输入的手段。
李松蔚老师说:“让自己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把这件事放到一段自己在意的关系里”。希望可以敦促自己以目标导向学习。是很好的自我表达平台。
我在公开场合(例如朋友圈,或者当年的QQ空间)发表言论向来非常小心,一来无意说服每一个与我意见不合的朋友,二来不希望留下尴尬的历史。
但这样做就流失了很多值得记录的想法和回忆。现在希望暂时用这个平台充当个人博客,使我不时产生“想写些什么”想法的时候不至于无处可说。是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
我一直都尝试做日常反思,但结果是长则两三个月,短至一周,每每没有了下文。这下有了方便美丽的web端记录界面,希望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啦
再用几个榜样来激励自己:
- 赵丹喵:
想学习她整合、拆解知识,再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讲述出来的神奇能力。
还想知道她究竟是怎么安排生活细节的。虽然只是比我大四岁的小姐姐,但是丹喵的生活态度每每让我觉得世界上怎么可以有这么积极的人呢>.< - 李一诺:
想像她一样清晰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于想做的事不吝惜使用一切资源的“大气”。
她认定一件事的时候,真的有打破一切的勇气和无比坚定的执行力呀。 - 张佳玮:
我应该并不会拿文字作为谋生手段,而张公子的文章读多了也就不再常常感到惊艳,但总是能从他的文字中读出宽厚温暖的书卷气。
要是能像他一样有无视一切世俗定矩的勇气,还有能力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食其力地生活就好了。 - 蒋舸:
不管是上课还是读蒋老师的论文,辩论赛般的口头表达和说理能力都深深烙在每一处排比、每一个停顿、每一个强调上。
可以说是蒋老师重新建构了我对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的思考范式了,希望自己带着跨学科迁移的思维方式,不要给思维设局限,be ope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