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这是你来的声音
01.
有人说过,食物除了满足温饱之外最大的意义就是治愈人心。
有没有那一刻,觉得生活平凡且无趣,唯一想到的是能找一个热闹的地方,认认真真的吃一次火锅。
但我更喜欢褪去繁华,安于平淡的生活。
打开厨房的油烟机,将绿色的蔬菜倒进油锅里,蔬菜在高温中发出滋滋的声音,锅铲发出清脆的金属声,打破了生活的一层不变。
倒一点清水,盖上锅盖。可以在旁边不疾不徐的等待出锅。
看着食材在汤中咕咚咕咚翻滚着,似乎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热闹,你开始期待起,食物出锅之后,通过肠胃,直抵心灵的温暖。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一个人煮出来的食物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灵魂,而吃就是一个灵魂找到了另一个灵魂。
02.
孩提时期在农村,每次放学回来,挨家挨户的烟囱里飘出炊烟和食物的香味,走进家门母亲在厨房里乒乒乓乓的忙碌着。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她和我说“今天烧了你最爱的鸡蛋蒸肉”
这样的场景多年之后依然能使人记忆犹新,这时我会自己抢着去盛饭,揭开锅盖,一股氤氲的水蒸气迷糊了我的眼睛,然后渐渐散去,一块金黄酥脆的锅巴,垫在锅子和米饭的中间。
有时候母亲还会在锅边烤几个块切开的红薯,贴锅的那一面泛着金黄的焦色,若火头过了,就会变成了漆黑漆黑的一层焦皮。
爸爸手舞足蹈的跑过来将蒸在锅上的菜端到饭桌上,看着我眉飞色舞吃的很快乐的样子。
那时候去饭店吃饭是一种奢侈,像一种仪式,这也是我的一种奢望。
长大以后回家的次数变少了,去饭店吃饭不再是一种仪式,许多外卖平台也开始盛行,只要隔着冰冷的电子屏幕下单,就能很快送到你的手上。
每一份食物被装进了精致的塑料盒饭里,只是没有了熟悉的油烟和食物在锅子里翻腾的味道。
有人说“每一份外卖的背后都有一颗孤独的灵魂”
这一定是厨师在锅炉前匆忙炒制的产品,不是全身心烹饪的食物嚼在口腔里,无法和味蕾碰撞出幸福的味道。
现在各种餐厅的火锅和正餐味道都十分诱人,服务态度很好,但是我永远也吃不出,家里的味道。
那些五星级餐厅里的大厨,或许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星级厨师。
他们对于食物和口感的要求一定是十分苛刻的,就连菜品的摆设和颜色也是精心搭配的。
但他们只能调和出大众所适合的美味佳肴,永远无法做出个人记忆力里的原始味道。
外面的食物丰富多彩,仍抵不上家里的一碗鸡蛋蒸肉。
03.
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食物所激发出来的永远是世间最细腻的情感。
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一日两人三餐四季,需要厨房里弥漫出烟火气儿。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和荷西饮食男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他们这一个小家庭中,分工明确。荷西负责赚钱养家,三毛负责貌美如花,同时还管理着二个人的一日三餐。
做饭是三毛的最爱,简单的食材在三毛的锅铲之下就变成了一道香气缭绕的菜肴,她在烹饪中寻找到了艺术的身影。
有一次,她用家人从台湾寄来的食材做了一道粉丝煮鸡汤。下班归来的荷西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夹起粉丝问这是何物。
他们的生活十分的自在,三毛和荷西说话的时候自然也是一种信手捏来的状态。
三毛说“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
荷西也知道这只是一个离谱的故事,但是他却从此爱上了这个“雨”的味道。
还有一次三毛做了一盘蚂蚁上树,将粉丝在平底锅内一炸,再撒上绞碎的肉和汁。
荷西下班回来一向是饿的,咬了一大口粉丝:“什么东西?好像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
三毛俏皮的回答说“都不是,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
三毛将平凡的生活,过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般的精彩纷呈。
赚钱养家是食材,而生活的趣味就是不同的调味品。
婚姻里的生活无非就是柴米油盐,而一日三餐则是爱情最好的修行。
0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一餐好饭并不一定是山珍海味或者烛光晚餐。也许只是一盘简单的鸡蛋蒸肉加白米饭。
生活中粗茶淡饭也有其精致的情调。
吃是一种仪式,是对食物的敬畏,更是对生活的重视。
生活原本是淡里透彩,平淡雅致的,当你用全身心制作出来的食物,和味蕾融合的那一刻,日子就会被填补的饱满丰盈。
那些生活中粘稠的孤独,复杂的思绪,就会变得很淡很淡。
我们不能被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打破了感受生活幸福的能力。
林清玄在《人间有味是清欢》写道:“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或许你的生活不易,但还是得好好生活,哪怕一个人也要认真的做一餐美食,这就是生活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