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活十几年的小城里,有一座山,小时候会为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到无比自豪,那时觉得这里的山很高很高。会幼稚的觉得:外面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里就是我的全世界。
到后来长大真正出去看一看的时候,才发现,世界远不止一座小山。
趁着假期和朋友一起爬了泰山,小时候只在书上看到过,那时候在书上圈圈点点为长大后的自己做了许多地方的旅游攻略。后来发现也并非说去就去那么简单,不过没关系,慢慢来,你会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果真是5A级名胜景区,加上我们趁着假期游玩的缘故,连夜爬山的人仍然不在少数,老少皆有。小孩子拉着爸爸妈妈,或者被爸爸妈妈背着,也有老大爷拿着登山杖上山,活力满满,一点也不落后于身边的年轻小伙。
此时是夜里十二点。
忽然觉得,若是没有经历这些,我们永远不会想到,在那些无数个夜里酣睡或是仍然在熬夜玩手机的时刻,有这么一群人,正向着“山顶”出发。
海拔一千多米,有人中途放弃返回,有人选择在中天门转乘工具上山,也有人走走停停也仍然要爬上山顶。
不得不说,真正爬的时候才知道这远远比我想象中的累的多的多,阶梯还有些陡,越往上越冷,但是一路上完全顾及不到逐渐降低的温度,只有一滴滴的汗,还有疯狂灌下去的水。
我们几个尚且算是爬的比较快的,中途休息的时间很短,几个人来的路上还在说:“还是一起的好,爬不上去的时候就互相嘲讽,嗝~哈哈哈。”
对啊,一群人走路,可以走的更远。
晚上看不清远方的路,只能看着眼前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没有终点的引力,好几次都在心里暗想:是不是要到了?是不是爬过这里就是山顶了? 嗯,别想了,离山顶还远着呐。
途中看到一位年轻的爸爸背着自己的小孩,旁边是小孩的妈妈,朋友在旁边打趣说:“哈,这小孩子真好,长大了可以自豪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两岁的时候就已经爬上泰山了。”年轻的爸爸妈妈不禁也笑了,然后一脸宠溺的看着背上的儿子。
是啊,两岁的时候爬上了泰山,而今年的我们,二十岁。
夜里两三点,沿路的商家店铺一直亮着灯,店主都穿着军大衣御寒,售卖登山餐品用品,对于他们,晚上才是经营店铺的最佳时期。
远处看见许愿树的灯光时,开心的叫出声:哇,看前面,那是山顶吧?几个人顿时多了力气,跑着上去。到了之后,尽管不是山顶,却依然被眼前的景象给惊艳到。许愿树上挂着每个人的心愿,所有的祝福和夙愿拼凑成了眼前的光和亮。
还没到山顶,别停下。
累的时候会坐在台阶上休息,因为温度太低,朋友拿出来的时候准备的羽绒服。偶尔坐下来观赏一下风景,尽管天很黑,却有些别样的景色。
抬眼望望走过的路,不可否认的是,越高的地方,望见的景色越美。而此刻,除了“哇”这个字,我竟想不出来更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词。
最惊艳的,是抬头望见的星空,这是从记忆以来,看到过的最美的星空,有那么一瞬间,想永远在坐在这台阶上,只望星空。遗憾的是,这么美的景拍不下来,聚焦在天空的时候只是一片黑暗,加之微弱的星光。
所以,有些东西,只能自己亲自去体会,在别人的经历里远没有自己真实经历来的深刻。
我没有见到过凌晨四点半洛杉矶的太阳,但我看到过山顶两点半的夜空。
大概五六点,终于爬到了山顶,此时天已经蒙蒙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泰山啊。
租了山顶的军大衣,剩下的就是在视野最开阔的地方,等日出。本以为我们是来的比较早的,到了地方才发现,这里已经黑压压的挤满了人。人群中稀疏的几个拍照的人忙着张罗生意,剩下的就是坐在自己已经安排好的位置上等着日出。
天气原因,这天的太阳出来的格外晚,尽管这样,大家仍然都在安静地等待着。这时候才想起来已经赶了一夜的路,拿出来带的“干粮”,坐在泰山山顶,不顾形象的吃起来,噗~
大概迟了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日出,由起初的一点点到最后的整个太阳,这之间还伴着大家的惊叹。
等到整个太阳都出来,人群也稀稀落落的散去了。我们也因为要赶车,开始下山。下山也是重游泰山的过程,下一次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索性把上山时没有拍的景色都给补拍了。
回去的路上跟朋友说:很开心,但总觉得看到的日出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样,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朋友说:或许是你去的时间不对,又或者是没有跟想一起的人一起去。
那么,以后会和你一起去吗?
“旅行是另一场人生,每一段旅行都有它各自的生命,也许这些片段的生活可以串联,形成一个更广阔的画面,但是那些不同的片段,总有着属于它自己的色彩与气息,经常是不可互相取代的。”
这是张际星在她的一本书里所提到的姚谦的话。也像张际星说的那样:
我们都习惯规律的生活在某个城市,也习惯于同一种生活频率。旅行,是唯一可以暂时从这种生活中脱离的借口。
所以啊,你的生活充不充实全,都是你自己决定的。
爬山的过程,很累,甚至下山的时候腿脚就已经开始酸了,但终归是坚持到了最后,希望以后无论做什么,在没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都不要停止脚步,要时刻充满期待。
要勇敢,要独立,要善良,要像小星星一样,努力发光。
希望你
努力生长
眼里长着太阳
笑里全是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