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疑惑

可能是离四十岁还太远,我经常自作多情地被世界困扰着。

最近的疑惑是,为什么连成语的用法都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明明一个成语刚造出来时是表示这个意思,但随着大部分人的误用,反倒是“反误为正”了,原本的意思却是不正确的了。就比如“空穴来风”,明明一开始说的是传言有依据,后来却成了谣言的代名词。

搞得那些坚持着正确用法的人,正直得像个傻子。

如果说成语是通过被广泛使用才有其价值,甚至不惜曲解原意,那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不是希望人民群众传承传统文化么,所以以后不要再拿恶搞说事啊,这可是把文化推向群众的立竿见影的妙计呢。

想起第三季《奇葩说》里有个辩题,大意是如果身边的人全都喝了愚人井里的水,变得神经错乱,是非颠倒,认为黑是白,香是臭,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是选择独自清醒,还是喝下井水,与众沉沦?

选择不喝的辩手,都是在等待有解药的一天,觉得荒唐会结束。自己应该留下来见证者,或者拯救者。

但是如果状况再严峻点,喝愚人水会成为一个趋势呢?

你的坚守是世俗眼中的“疯”,那为什么不跟大家一样疯得快乐点?

同样膈应的还有取消“的地得”的区别这事儿。

有些人分不清,好,那就创造一个不用分清的使用环境——语言嘛,图个开心。

感觉离把网络热词搬上课本当作规范语言来运用的时代不远了。

喜闻乐见,就是娱乐至死。

【换个角度讲,第一个把错误用法传播出去的人,一定是个洗脑级人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