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后两次发表过的《伊吾小城的月亮》,因为知识欠缺和自以为是,其中的一句描述不够真实,我就写了《我的文字也有假》进行反省,不想有位朋友看到后说:你也太认真了,读者的眼睛有那么敏锐吗?这位心直口快的朋友,似乎在说写作不必太较真,读者看不出破绽就可以了。
朋友也是喜欢写作的人,虽然有玩笑的意味儿,也还是让我想到许多。我的体会是,我再怎么认真,也未必能写出读者很喜欢的文字来;如果我不认真,那我写出来的,可能自己都不喜欢看,怎么会吸引读者的眼睛和心灵呢?
我写东西是比较认真的,选材大多为亲历,视角追求独到,表意力求宽深,一字一词一个标点,都希望用得合理确切,不希望少用一字一词,也不希望多用一字一词。就是这样去做了,也还是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我在我出的《虫亦有声》第一版的序言中,对文友建议给起的许多书名,用了“美轮美奂”来形容,出版社的编辑也没提出异议,西安的一位小读者见书后却对我说这个词用得不合适,说是只有在形容高大建筑物的时候才可以用。我网上查了,确如她所言,印第二版的时候给改了过来。这个词滥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前几天我看报纸,一篇描写田野秋景的散文用了这个词,一位央视主持人在形容表演者才艺的时候也用了这个词。怕是多数读者对这个词的词义并不了然于心,但总还是有读者明察秋毫,看出问题和瑕疵来。为表示的我的诚心,我特意写了一篇文字,感谢西安的那位小读者。
我出第二本书比较匆忙,加之编辑与排版质量欠佳,书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些,怕有一二十处,至今都是我心中的懊悔和痛楚。
朋友认为我太认真,我写作和出书仍存有不堪,如果我降低认真程度,那又会出现多少混乱和毛病啊?
我也算是那种写作效率比较高的人吧,高潮的时候一天一个短篇两个短篇甚至三个短篇都有过;但也有慢的时候,慢到什么程度呢?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
我第一次写冯其庸先生,是在1986年,很费心地写了,但冯先生认为没写好,我看着那文章改无可改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只能放下了,坚持加强自己的写作;11年后我再写,竟就直接在新疆日报显著位置上发表了。三十年前,我写逝去的母亲,罗列了母亲的种种,感情是很充溢的,却总觉得表面和肤浅了些;十多年前写母亲,写的时候我几乎哭了起来,报上也发了,但还是感觉意犹未尽;2013年,我写《无处祭爱母》,也再次发表,才感觉写出的文字有独特的视角更深的情感和蕴含,自己也才基本满意了。三十多年前,一位漂亮的河南新婚姑娘喝农药自杀,我只是见过她一面,了解的情况太少,但对我刺激很深,我想写,写成短篇小说的模样,没地方给发表。今年初,我再提笔写这事,以散文的形式,起名为《天人之死》,我知道这样的悲剧不是众多刊物所喜欢刊载的,但自认为是有价值的,放在了简书平台,成为比较受关注的一篇,或许自己出书的时候,可以优先纳入其中。
写作,真是一件需要认真再认真再再认真的事情。我相信,所有的美文佳篇,都是认真推敲的结果,即使是天才大家也概莫能外,何况我这样的无名小卒?
一篇文章的读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群体的眼睛是雪亮和洞明一切的,当然比我更聪慧更细致更深刻,胜过孙猴子的火眼金睛,由此,我的写作不能不谨小慎微认真认真再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