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逛一家书店,透过玻璃里面放置着豆浆,刚开始以为是一家杂货铺兼小餐馆,正打算走,以为50多岁带着眼睛的阿姨走出来了,上前询问得知这里确实是地图上的那家书店,便走进去瞧瞧,大致环顾了四周,门口放置着文具,豆浆机,进门显眼的位置挂着一排排书包,心中想这无非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学生教辅类书店而已,既然进来了,随便看看也好,阿姨也很热情地递给我新进的一批畅销书,对于这类书我的兴趣不大,因为图书馆就可以借到,无意之中,一本《耶路撒冷三千年》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我并没有看过,但知道它是一本在网上比较热销的一本学术性著作,其译者是郑大张倩红教授和另一位老师翻译的。这类书在一般在以卖学生教辅为主的书店很少卖的,我感到很好奇,便与阿姨交谈,得知实体书店运营成本很大,这家靠近高校的书店店面租费很高,每年仅租费就需要好几万,还要照顾家里孩子上学,再加上现在书本的利润也小了不少,于是需要卖些副品来作为收入的补充,所以卖书包、文具、豆浆就不足为奇了她还饶有兴致地告诉我要开一个类似于书吧的场所,吸引一批读者过来,我开玩笑地说可以办一些学术沙龙,阿姨说这些也需要区分地域啊。
相比之下,阿姨所说的书吧离那些有特色的书店举办的沙龙还差的很远,但在我心里还是可敬的,因为她认识到文化这种东西,这是她高于生活的理想,而且活得随性,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她交谈中,她畅想着孩子的未来,也对书店不景气并没有感到悲观,她觉得自己完全是喜欢这个行业,即使书卖不出去,她和孩子也可以经常看这些书,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孩子体弱多病,看那些养生的书籍对她帮助很大,她下一步计划着给正在上高一的孩子挑选专业,“给孩子定目标很重要,我看到好多大学生经常逛街,大把大把花钱,浪费了青春时光,我看着都心疼,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从低处做起,以后过了这个年龄就很难在专心学习了。”我相信像阿姨这样的人还很多,她们平凡,但却不甘平庸,她们编织着自己的梦,但是很实际,一步步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