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今天才看完张爱玲的《第二炉香》。读过这个短篇的读者都知道,故事情节很简单,男女主人公由结婚―双方协议离婚―男主人公自杀。但细节描写很隐蔽,这就增加了这篇小说的阅读难度。
第一遍读完没读懂,心中有很多疑问。
主人公罗杰和愫细彼此相爱,愫细为什么要在新婚之夜在大学校园里到处乱跑,还嚷嚷说罗杰是个畜生?我的第一反应是罗杰是个变态狂。可是,他如果真是色情狂,对后来哆玲妲的引诱怎会坐怀不乱?最后又为什么用煤气自杀呢?
为什么愫细的姐姐靡丽笙会说很爱他的丈夫禽兽不如甚至和他离婚呢?他的结局也是自杀呢?
姐妹俩的妈妈蜜秋儿夫人怎么会到处去说愫细和罗杰之间发生的事呢?作为母亲,不是应该顾及女儿的名声吗?
既然取名为《第二炉香》,那么这支香即是对主人公的一种惋惜,一种企望,到底在惋惜什么,企望什么?
又细读了重要段落和句子,终于是读懂了。
原来蜜秋儿太太是个有心理疾病的母亲,两个女儿及女婿结局类同,竟都是她一手策划的,因为她守寡多年,总想让女儿回到她身边。
所以,她断绝了两姐妹的性教育,以至于21岁的愫细“依旧是一个纯洁的孩子,天真的使人不能相信”。姐妹俩翻看的报纸要经过她的检查后才可能出现在茶几上。所以姐妹俩各自都把丈夫对她爱意的表达心有恐怖、把它当成一种禽兽行为,难怪会把丈夫说成畜生。
靡丽笙在母亲的安排下,和丈夫顺利的离婚了,最终她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呆在了香港。而丈夫在她心里,永远都是一种伤害、一种恐惧的来源。而佛兰克丁贝――她的丈夫,在他们的逼迫下,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这种压制。
而愫细在新婚夜反常出逃,让华南大学的师生及校长误认为罗杰有变态心理。可偏偏那晚发生的一切罗杰是不知道的。
罗杰自己因妻子逃跑非常痛苦却无法解脱,他回到卧室,亲吻着相框里愫细的面,终于想明白了妻子反常举动的原因,“他悟到了这一点:原来靡丽笙的丈夫是一个顶普通的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一个普通的人!”
明白了一切的罗杰坐车去岳母家,他决定带妻子去夏威夷,“在那遥远的美丽的地方,他可以试着给她一点爱的教育。”可是,罗杰心灵仍然受伤了,“他几乎愿意她所娶的是一个较近人情的富有经验的坏女人,一个不需要‘爱的教育’的女人”。
一切都想好了,罗杰做好了去夏威夷的准备。而校长巴克的来访,改变了一切。当罗杰得知新婚夜因愫细引起的一系列误会后,他呆住了。
最后,罗杰因外在压力与心理压力用煤气自杀。
而作者把自杀这一情节写得深入且隐蔽,原文是这样的:“他把煤气关了,又关了门,上了闩,然后重新开了煤气,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擦火柴点上火。煤气群特有的幽幽的甜味,逐渐加浓,同时罗杰安白登的这一炉香却渐渐的淡了下去。”
读到最后终于懂了,“一个脏的故事,可是人总是脏的;沾着人就是脏”。一个单纯到病态的女孩“残酷地杀死了”爱她的那个普通且正常的丈夫。而这一切的源头在于母亲在对女儿性教育上的病态。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看到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不止是民国,性教育的缺乏或者措施不当或者避之不谈在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尤其在发生因青少年缺乏必要的生理知识而走上不可挽救的歧途的事件时,受害的不仅仅是一个青少年的一生,而是整整一个家庭。
可是,如何解决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认真思考并科学地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