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也许是后人对他的最高评价吧!
在读本书的之前,很多人说他是一个圣人,几乎没有什么缺点,他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推崇的人。初读本书后,我看到的更多缺点,比如为稳定军心,乱杀无辜,还落得一个“增剃头”的名号;为了支持九弟曾国荃攻打天京,把最好的装备都给他的弟弟,其他的军营却欠着饷;为了不得罪洋人,在天津教案这件事上百般迁就,赔款杀国人,开缺官员等等。再读本书,觉得以前的理解是无知的,根本就不理解他当时的处境,所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从表面看,应该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看待一个人物。
从嘉靖皇帝时期起,白莲教作乱,各地民不聊生,到道光皇帝的鸦片战争爆发,打开了国门,至此晚晴后期的中国,风雨飘摇,国力衰弱,各地的民间反叛烽烟四起,最厉害的莫过于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持续了14年,最终却被曾国藩的湘军镇压了。至此,曾国藩的人生也与太平天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观其一生,曾国藩从小天资愚钝,相貌平平,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去他家偷东西,小偷躲在房梁上等待时机,看着曾国藩背书,他背了很久还是没有记住,小偷等的不耐烦,跳下来,当着他的面把文章流利的背出来了,然后就走了。就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能够在满人统治中国的时候成就这么大的功勋?为什么能在官场七年之内连升十级,最后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封毅勇侯?为什么和他的恩相穆彰阿有来往的都被牵连,他却没有?为何能从一个文弱书生到湘军统领的转变?又为何能识别出像李鸿章那样的幕僚?又是怎样的家书使得曾家后代至今人才辈出而没有没落?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忍耐力和毅力,不因为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因为被排挤就放弃,不因为被怀疑就抱怨,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勇气,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非常之人才能建非常之功,才有最后的打安庆,围天京。
会识人,只要他自己参加过得战役没有一次胜利,没有他参与的战役都会胜利,他虽没有有军事才能,但是他会识人,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识别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幕僚,比如李鸿章,左宗棠等等。
勤俭克己,修身方面做得也很好,官至两江总督却还是粗茶淡饭,每天都会写日记反省,几十年从不间断,就是因为不拉帮结派,穆彰阿最后被除他没有受到牵连,对于文章方面的造诣也比较深,时人都喜欢读他的文章,欣赏他写的字,在文人当中颇有名气。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