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女儿给我讲饺子的来历

【知——分享饺子的由来】

今日冬至,还未起床,就跟女儿商量吃什么馅的饺子,女儿则开心的给我讲起“饺子”的由来。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性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 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 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行——行动、践行】

女儿陪我一起剁饺子馅,包饺子,开开心心过冬至。

自省:天气干燥,女儿有点感冒,我的心情也有点烦躁,特别是看到孩子不好好喝水,又抗拒吃药时。

感恩:爱是全部接纳,今日冬至,感谢女儿给我讲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饺子(jiǎo zi),又称:水饺,是一种有馅的半圆形的面食,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地方上叫做“扁食”。饺子被称为...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9,236评论 0 4
  • 读书摘记—— 一 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
    云飞扬_6315阅读 4,461评论 11 26
  • 冬至吃饺子的经典故事 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
    知创快讯阅读 4,760评论 0 5
  • 特地在好几个晚上等候天黑,为了看长安城的夜景。看过之后,脑海里就冒出这样的词:“长安不夜城”。 正式游玩的第一天是...
    飘雪儿5阅读 4,983评论 13 12
  • 亲爱的昊儿, 你好,展信佳!还有两周你就要三岁了,想着将近三年来的相处,不禁鼻子酸酸的。刚刚与亲戚...
    丹_4308阅读 1,61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