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生命向上,亲子相长 第78篇 宸宸3岁3月,诗诗2月
实际案例更让我们进入情境,先一起回顾一下前几天和宸宸玩耍的情景吧。
宝贝记录
宸宸跳上床,大声喊道:“我们来玩儿机器人变形的游戏,妈妈,你是水罐车,妹妹是你的水罐,我是,我是油罐车,我们一起变形,变完形后比赛。快上来。”
……
过会儿,宸宸又站了起来,再次咔咔哧哧的四肢乱扑棱变形,“现在你变形成了工具车,妹妹是小工具,我变成了太阳花,站在路边微笑。”“好”我抱着妹妹从床上走过,“工具车开来啦”。宸宸站在边上,眯眯着眼睛,笑意盈盈的看着我们,还上下左右的轻轻摇晃。
“哇,太阳花,你还随着风儿摇动呢啊”。宸宸的摇动和他脸上的微微笑、眯眯眼那么的灵动,我都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那股子可爱和灵气,可能只有墙上的这个太阳花图画,更能展现出宸宸当时的样貌,真的神似极了。
宸宸晃了两下但没有刚才那么神似了。“那眼睛再眯眯笑一下妈妈看看”宸宸照做,但怎么也眯不出那弯弯小细缝的样子。“再晃一次吧…”。“不了。”
宸宸跑掉了,开始玩其他的游戏。过了一会我还不放弃,又试图让宸宸学几次太阳花,他都拒绝了,再也没有那样晃过。
今日反思起来,我突然联想到《孩子是如何学习的》那本书中讲的一个案例:
一位老师走进一间教室拿起一张纸折了一把扇子,他问学生们,你们能折一把吗?学生们回答能并都折出了一把。
随后这位老师开始读一本书,上面讲的是如何折扇子的方法,讲的非常清楚、仔细,然后他再让孩子们折一次扇子,可这次孩子们无一例外的站在那里什么也折不出来。
老师只好让孩子们还是回到最开始他们自己折扇子的方法去折,孩子们也都做不到了。
这和我与宸宸的互动好相像啊!
我的启发
孩子的学习、行为很多是下意识的,外人人为把他标签化、符号化,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这种相应的感觉和能力。在我说到植物大战僵尸的太阳花时宸宸问“什么”就体现了他不是刻意在学太阳花,只是一种本能表现;他也试图遵从我去重演但是做不到。
同时,因为我喜欢不断要求宸宸重演,已经打断宸宸的游戏进程,让他觉得不胜其扰,在和孩子的游戏、互动中,大人要控制住自己总想主导、总想评判的欲望,做个跟随者、提问者、响应者。此时我多么深沉的觉得寡言是一种美德。
反思改进
更好的做法可以是:
“这个游戏好玩,我们可以再玩儿一次工具车和太阳花的游戏吗?太阳花还是在路边欢迎工具车好吗?”这样就有可能将“宸宸太阳花”留住,然后再伺机的问问他:“太阳花为什么要晃呢”他肯定会有很多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