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看完总想写点什么

对于整部影片,以小见大显而易见的,这一点很多人都说了。

《南京照相馆》为题,交代好背景后,故事以作为审判罪行的最直接证据照片为主要矛盾点展开。这部电影有趣的点在于没有像其他典型的剧情那样将拍照这个“任务”交给第三方-一般是无国界医生、战地记者,抑或受害者,而是交给了加害者-伊藤秀夫,这是点睛之笔。同时也并没有给主角们加上“伟大”或常规的理想大于一切的标签、让他们不惜一些的把照片送出去,而是把“活着”作为主线任务的,照片传递附带完成的。

我认为以上设定是的整部电影可以被认为精彩的基础。

以小见大

不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体现在加害者。

加害者,伊藤秀夫塑造非常非常的成功,他是一个人,也是当时整个日本社会的缩影。在日本全国渲染军国主义的背景下,大家族出身的他,为报效母国、荣耀家族为目的,参军做了随军摄影师。他看似柔柔弱弱,不参与暴行,但是面对他人的残忍的暴行他都不会眨一下眼睛,并让那些军官施以暴行时保持微笑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拍摄照片 -这就是自己拍自己设定的高明之处。更不要说对狗的行为表现和暗示。这些客观事实已经在暗示他的底色了,这也是当时整个日本的底色。在意识到不仅要断了中国人的希望和斗志,还要兼顾日本的国际形象后,大佐建议多拍一些“亲善”行为的照片。而他仍拍摄一些血腥畸形的场面,对于不予通过的结果表示不解,狂热的认为那些都是他的作品,甚至大佐不得不再三劝说不要拍摄这样的照片。他满嘴“朋友”,却又秉持着畸形的“仁义礼智信”座右铭,借刀杀人,最后甚至亲自确认尸体确认身份,可怖至极。主要人物们,开始对日本人的人性抱有希望,认为这一切会结束并寻求一些通行证。通行证可以被认为是日本人人性的象征,面对30万同胞,总共发了五张,两张是“假”的,两张的持有者已经去世,成为空头支票 - 当时的他们的人性已经荡然无存。最后,他在打斗中面部受伤,扭曲的面部是他丑陋的内心世界的具体展现。

而受害者的角度,在面对残暴的行径,以“活着”作为主线任务使得整个故事更佳精彩。和加害者不起任何冲突是主要策略,有人甚至要做汉奸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你说他们苟且偷生也好、卖国求荣也好、贪生怕死也行,都是一反这类影视剧的常态,没有上来就是一副“我跟鬼子拼了,大不了一换一”的模样。不禁问,为什么不操起什么东西,杀他一两个?整个故事只有两日本人被杀。这种设定和剧情发展,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无力感。。。 生活在2025年我们,背靠强大的国家,无时无刻带着面对侵略者无所不能的安全感。但是当时作为被侵略国家的民众,以活下去作为最基础的需求,对日本人抱有一丝幻想再正常不过。我记得苏柳昌在寻找相纸等材料时,被日本士兵捕获,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杀掉他。这些反而加深对日本人杀害手无寸铁的民众印象,放大日本军队残忍的罪行。随着事态发展,他们彻底对日本人失去信心,确立跟日本人的绝对敌对关系。每个人情绪酝酿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度非常自然,从自我保全,自然转变为自我牺牲。为同伴让出宝贵的通行证。

这部电影除了以上人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照片。照片是承载信息的,但同时它承载的信息可以是捏造的。伊藤秀夫试图营造共和的氛围拍摄了一些假照片,通过苏柳昌的帮助洗了出来,得到了大佐的赞赏,他也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自欺欺人。最后,他拿到了被害者们在他们来之前拍摄的底片 - 这就是他不能被打死的原因 - 要让他看到那些。这些底片跟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过程非常讽刺,战前战中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真正的幸福不是演出来的然而,很多人仍然认为这不够反战,如果这不是反战,那什么是?

整部电影,其实非常的克制。没有没完没了的哀嚎,没有枪林弹雨狂轰滥炸,没有对受害者的特写,也并不血腥。正是这种克制,让观众哭也哭不出来,堵在心里。但它成功的描绘了当时的场景,对手无寸铁的民众的实际伤害,不多不少,正正好好。也成功的展现了历史事实,揭开了整个民族的虚伪面具。

其他细节我就不说了,网上到处都是。以上是我没刷到过的,自己看完后的感受。

=========================================================================

对一到两星评价的看法

首先,我真的不理解给这部电影打一星的所谓理中客们。在你看来,这部电影真的比逐梦还差吗?它都部开分还2.x多呢,这部就只值一星?其次,我本人肯定是五星的,抛开作品本身不说,如果我也给三、两星甚至一星,怎么匀掉那些一星呢?我甚至因为不想被情绪冲昏头脑,我还特意去看了那些三星以下的影评,然而,那些低分影评没有几个有价值的。大概,就分以下几类吧:

-唯剧情论。这里当然包含那些语文不好阅读理解失败看不懂的、挑bug的例如剧情不随他愿一般使用语句“我觉得他可以,他为什么不、他明明可以、他要是醒了就好了、他们么不跑”等胡言乱语。

我点进去看了几个人,阅片量也不少,不理解这样的人的影评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言论,我很难不相信这不是偏见。 确实,艺术评论本来就是非常主观的行为,但是如果脱离作品本身从主观想法出发来评价它,那将会出现非常多的谬误。如果你不能从主观情绪中剥离出来,进行客观判断,你的建议是没有价值的。在《在现代艺术150年》中,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例子。由于评价过于主观且带有目的性,评论不仅沦为毫无参考价值的文字垃圾,会对作品甚至整个时代埋下阴霾。而作为一个作品、一个作者想法和感受的载体,创作者有意识的创造某种剧情,不是单单为了任何的日常逻辑服务的更不是你理解的逻辑,它还兼顾整个作品且担任某种责任。如果很多剧情并不能达到该目的甚至是相反的效果,那么毫无疑问该剧情确实可以被认为是败笔之一 - 但前提是了解其出现的目的并和结果、效果相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而不是主观的抨击所有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一切剧情。

-根本没看的。这里包括,评价跟剧情不符合的、胡说八道的。这一部分可以归类为唯剧情论部分,但是有些评价过于离谱,才要单独拿出来。

1. 有人说,为什么苏柳昌知道外国人需要这些照片。。。我只能怀疑你根本没看或者没有认真看。他知道是因为看到了一个美国人的相机被日本人抢夺,并且去过一次非战区医院看到了那里有其他国家的人正在帮助中国。由此他们判断外国人非常在意平民被残害这件残酷的事实,同时日本人并不想其他国家的人知道。这才开始留存底片,之前都是还回去的。

2. 为什么苏柳昌不跑。这个刚开始他第一次逃跑时就说过了,街口都是有人,而且没有通行证是出不去的,没有证的他出去也没有意义,切他留下来为下一步剧情服务。

3 . 为什么王光海拿到了通行证不跟妻子孩子说,而是一直留在身上?因为他的妻子孩子都去世了啊。。。另外,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说他不知道,但是我是倾向于知道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可能,根本没必要交代,因为结果是一样的 - 他只能留在手里。

4. 还有一些为什么苏柳昌不把伊藤秀夫直接杀了。。。从唯剧情论里就已经说过了,如果你认为需要把他杀掉,那么你一点都没有看懂这部电影在说什么、而表达这一感受的载体是什么。伊藤秀夫要活下去且进一步推动剧情,而再次强调苏柳“昌手无寸铁”。

5. 还有人真的以为林毓秀是王广海的表妹,并对此展开了评论。。。无语。

等等还有很多。。。无言以对。

-反对仇恨教育的。如果这个必须要教,才能让所有人了解并记住这一切,那我认为这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已经80年了,我们有无数的抗日相关的作品,这是为什么呢?现在西方国家都不怎么拍2站题材的电影影视剧了,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日本和德国意大利一样,有一丝歉意,那么我们还与必要这样吗?我不否认,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无可厚非,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如果他们不断否认,我们只能一直用这种方式,这样铭记下去。不仅我们自己,还要让子孙们继续记住这个“仇恨”,直到他们真正反省。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需要反省的是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这是逻辑学、社会学、哲学甚至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失败。

从另一个角度,难道这个不也是反战主题吗?反战并不只有白莲花,了解战争历史的残酷不会更佳有效果吗?你猜日本国民对原子弹的想法是包容还是仇恨呢?

我们可以继续友好交流,可以继续去旅行,当然也可以有日本朋友,但是在涉及到这件原则问题时,我们没有权利替受难同胞们原谅政府,他们需要做的不是对生活在2025年的我们道歉 - 而是对所有死难的同胞们。

- 认为渲染感动情绪。电影没有情绪和氛围渲染,不知道去看什么?大小银幕的优势不就是更直观的感受?难道是看唯剧情论者们口中所谓“完美”的、毫无剧情和故事吗?

-彻底胡言乱语型

我看到一位SH IP,抨击影片人物说上海话不标准,稳重还包含大量的“北方人字眼”并打出了一星。对此,不想做出评价,只想说厉害的很👍

还有一位,质疑20秒慢门的科学性和理性,,,, 😂 可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