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的关键时间节点

【原创】

“乌台诗案”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1、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廿八- 八月十八

御史台官员皇甫遵到湖州逮捕苏轼,并将其押送至京城御史台监狱

2、八月二十日-十一月三十日

御史台审讯,上奏审讯结果

3、十二月初-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理寺判决苏轼“徒二年”,但因朝廷有“赦令”,不必惩罚

御史台表示反对

审刑院复核,支持大理寺判决

4、十二月二十九日

圣谕下发,苏轼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紧接着,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离京师(河南开封)赴黄州(湖北黄冈)

是的,大年初一就得上路!

而在上述时间线中,再细化一下时间节点,经过几次审讯,苏轼终于破防,“供认不讳”:

八月十八:苏轼收到审问提纲,才知是皇帝下旨彻查。

八月二十日:首次正式供述。

要点:除《山村》诗外,其余文字与时事无关。

八月廿二日:第二次供述。

要点:谎称没有与人唱和往复的诗文。

八月廿四日:第三次供述(当日两次)。

要点:先再次谎称没有其他讥讽诗赋;后又谎称没有与其他人的文字往来。

八月三十日:第四次供述,出现决定性转折。

要点:终于全部招供,交代了所有有诗文往来的人的姓名和具体情况。

事实是,此时,御史台已经从四面八方抄获了苏轼寄赠他人的大量诗词,再隐瞒和抵赖不仅无用,且无益。

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

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至御史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中使皇甫遵到湖州勾摄轼前来,至八月十八日,赴御史台出头。当日准问目,方知奉圣旨根勘。当月二十日,轼供状时,除《山村》诗外,其余文字并无干涉时事。二十二日,又虚称更无往复诗等文字。二十四日,又虚称别无讥讽嘲咏诗赋等应系干涉文字。二十四日,又虚称即别不曾与文字往还。三十日,却供通自来与人有诗赋往还人数姓名。


我想说的是,“时间”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1、“提前”写作时间,是申诉的关键。

苏轼首先承认批评新政的《山村》诗,写于熙宁六年(1073),这时候,是王安石主持变法时期。所以他批评的,是王安石。

苏辙为营救哥哥写的折子,也说他是在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的时候写诗不谨慎,但后来改正了。

王安石1076年罢相,在那之后,由神宗亲自主持变法,再有讽刺朝政的诗,那就是冲着皇帝来的啦。

所以一开始,苏轼会有意把写作时间提前。到后来,高强度审讯后,他才终于崩溃。

2、印刷术发达的时间地点,是获罪的关键。

3、以乌台诗案作为人生节点,是才子苏轼转变为东坡先生的关键。

4、千年之后,苏东坡的人格与诗文更加受人景仰,甚至赢得当代人共鸣,时间才是审判一切的关键。

【东坡日历】2025年10月21日,周二,乙巳蛇年,农历八月三十

44岁,是日,在开封,狱中,供与人有诗赋往还人数姓名。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三十。

附:山村五绝

其一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

其二

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其三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其四

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其五

窃禄忘归我自羞,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方念平生马少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