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意思是正直、宽容以及阅历丰富的人值得交往为朋友,为益友。在和平时代交往一个好朋友能意取相投并相互扶持,在离乱年代交往的好朋友更是能够对人发挥伯乐、职业顾问乃至人生导师的重大影响。
我国春秋时期的管仲,结识了鲍叔牙,从而能够展现才华为齐桓公所用,成就霸业。早年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管仲在利益分配方面拿得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自贪,深刻理解管仲家贫;一起出兵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鲍叔牙以管仲有老母奉养为之辩驳。鲍叔牙不仅了解管仲,体谅管仲,并能大公无私地举荐管仲,成全管仲的梦想。管仲辅佐公子纠夺位失败后,鲍叔牙在对管仲怀有“射钩之恨”的公子小白,也就是后面的齐桓公面前大力举荐管仲,称其有经天纬地之才,齐国称霸非管仲不能为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丞相,治齐强齐。鲍叔牙的举荐行为,一方面将管仲从生命以及事业的死亡边缘救回,另一方面为管仲的生命和事业有打开了一扇大门。所以,后来管仲辅努力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报答“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的知己、知遇之恩。
比管仲晚一些年代的百里奚,也有一位好朋友蹇叔。百里奚自认一身抱负和才干,无所报效,一门心思要建功立业,即使离散妻子也不顾惜。而他的好友蹇叔,却是一位知人识势并淡泊名利的大智慧家。百里奚要去齐国谋发展,当时的公子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悬榜招贤纳士。蹇叔这样正直友善地劝说:“襄公之子出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于是百里奚打消了应召去齐的念头。后来无知遇袭被杀。百里奚由于听从蹇叔的劝说而免去了这次灾祸。百里奚要去东周接近周厉王的弟弟王子颓谋业,蹇叔第一次劝说比较温和,“投奔于人,十分要紧。投错了主人,离开他是不忠;跟他共患难是不智。此去应谨慎行事。”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劝说:“王子颓志大而才疏,他所信任和使用的人多是态度卑贱之徒和善于讨好之辈,此人不可依靠,不如趁早离开这儿。”后来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又因蹇叔之言免于一难。百里奚要去虞国谋发展,蹇叔说:“我看虞公爱贪小便宜,也不是有为之主。”百里奚因长久贫困,急于谋生,未听蹇叔的话,留在虞国做了中大夫,后来虞国因晋献公假途灭虢之策被灭,百里奚被俘,又开始了贫苦与流浪。好在,百里奚的才干有目共睹,终于成为了秦穆公看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不愿独自为相,称要请蹇叔一起辅佐秦国才行,否则不愿为相。世上有很多人为财为权而做官,而为了成全朋友而放弃自己喜欢的恬淡生活投身官场,蹇叔真是少有的一个。“百里奚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业,然而始终是怀才不遇。当今幸运地遇到了明主,我不能不成其之志。为了成全百里奚,这一趟秦国我只好去了。不过过不了多久我还是要归耕于此的。”这是蹇叔在秦穆公盛情相邀后的答复。识人并成人之美,蹇叔之贤,经世传颂。
比管仲、百里奚晚些的战国时期的张仪,他也有幸结识到一个好朋友苏秦。张苏二人早年投身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他们的上几届“校友”便是从好朋友反目成仇敌的孙膑与庞涓。苏秦游历、潦倒多年后,终于以“合纵”策略获得了燕文公赏识,走上“兼佩六国相印”的人生巅峰。苏秦在赵国游说时,派人去劝说好朋友张仪来投奔,张仪到后,苏秦故意不理睬,并当众羞辱甚至打发张仪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前往秦国。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并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王最终任用张仪为客卿,共商攻打六国诸侯的大事,张仪后来提出了“连横”的策略。最后,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苏秦即使是出于什么政治目的,单他智激张仪一事而言,用激将法把好朋友的智慧、才干和胆识激发出来,为好朋友的未来打开一扇大门,没有延续前“校友”的悲惨结局,这无疑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交往一个好朋友,不仅可以从积极方面影响和带动你,而且在人生困顿的低谷期能有拥雪中受炭的温暖,甚至在人生重大时刻能够促使你做出正确的抉择。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交往自己的好朋友和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