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个视频特别有感触,视频中一个爸爸在辅导孩子写作业,唱着改编后的《孤勇者》:
爱你不和我抬杠
爱你学习的模样
而你现在出考场都要哭一场
写个作业你还浪
还跟妈妈对着犟
如果学习都抵抗
满分是幻想
会吗 动啊
你要把我逼疯
写吗 写吧
你赐我个美梦
致那带孩子的无奈与怒吼
敢陪孩子写作业才算英雄
看过后肯定有很多家长露出了无奈的笑容,仿佛自己就是视频中那个爸爸。
问题来了,为什么孩子会抵抗学习呢?
孩子还是个宝宝的时候对学习探索并不抵触,从学翻身/坐/爬到学习走路,学习说话,认识颜色……一直在不断的学习,有些父母甚至会因为各种原因阻碍这种学习。比如:地上太脏了不能爬,台阶太高了危险不能上……
孩子慢慢长大,父母认为学习知识技能很重要的时候,整天催着孩子学习孩子反而不想学了,这些孩子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困难,占用了玩的时间,爸爸妈妈会生气……
这就是抵触学习的孩子大脑中对学习建立起的负面的初始化网络。
我们在《认清“代沟”填了它》那篇文章中讲过:人类大脑面临事物时产生的第一反应便是初始化,当第一次给这个事物赋予一个结论时,大脑神经元就形成了对此事物的初始化网络。初始化网络形成后很难重建,因为大脑中有一个认知吝啬鬼,没有足够的好奇/恐惧/热情就不会重新思考。
所以父母帮助孩子对事物建立大脑的初始化网络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试想孩子认为学习是有趣的,能获得成就感的,满足好奇心的,使内心充实的……孩子还会抵触学习吗?
谷爱凌的在奥运赛场上的成绩就不赘述了,十几岁就学会了滑雪/骑马/射箭/跑步/越野/游泳/冲浪/攀岩/钢琴……爱好如此广泛,竟还考上了斯坦福。
谷爱凌如此优秀源于她的大脑对这些项目形成了正向的初始化网络,这离不开她妈妈对她的尊重和信任,鼓励和支持
每个孩子都像是一粒种子,父母只需要给它土壤,阳光和水分,让它自己开花结果。
土壤便是孩子生长的环境,
阳光和水分就是服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至于孩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请信任尊重他们的选择,
千万不要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寄希望与孩子身上
自己是个普通人却不能接受孩子平凡
用催促/抱怨/吼叫/威胁/贬低/打骂的方式鞭策孩子成长,只会适得其反。
快起床,赶紧吃饭,快去学习
让你学点东西怎么这么难
你到底学不学,不学不要吃饭
你怎么这么笨,怎么都学不会
父母一直用这些话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只会让孩子大脑对学习形成了负面的初始化网络,使他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困难的/耗费时间的/令父母生气的……
如果改成:
宝贝,我们7点开始晨读可以吗?
宝贝今天起床特别快,吃饭也很好,准时开始了晨读给你点个赞!
你才读了两遍就能背诵这首诗了,真太棒了!
你能给妈妈讲讲吗?妈妈还不懂这首诗的意思呢!
用建议/认同/夸赞/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形成对学习正向的初始化网络。视频中那个苦恼的爸爸便不再苦恼了。
《孤勇者》也可以改编成:
爱你开心的脸庞
爱你自信的模样
爱你面对困难却选择不退让
写着作业你还浪
还跟妈妈对着讲
学习一直都这样
满分是平常
会吗 会啊
这都不是梦
学吗 学啊
最爱这学习风
致那学习中的快乐与成长
谁说敢辅导孩子的才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