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烈火烹油,炙热难当
每年的6月份,神州大地,燥热异常,给地球上这片地方升温的,不只太阳公公,更是让无数考生、父母、老师都处在这场水深火热中的“高考”——对就是今天。想必即便你离这个事情已经很远,依然闻到了空气中的焦灼……
提起高考,从你的切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里,会闪现出哪些画面?
或许是每一所高中从教学楼到教室里悬挂的刚猛标语,每一个字都鸡血满溢的场景?
或许是高三甚至整个高中学生课桌前高至额头的辅导书和习题集,似乎正迫不及待地要挤进学生们的脑袋?
或许是妈妈一觉醒来,发现准备高考的孩子,依然佝偻着瘦弱的身体在挑灯夜战,时不时揉一下惺忪的睡眠?
或许还有父母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什么都不做,特地租房伺候孩子到高考结束,甚至当学校附近房源起一个“金榜题名”的名字,家长都愿意多掏钱租房?
或许还有高考那几天家长们自发组团封锁考场附近交通要道,导致交通拥堵,引起治安问题?
甚至,还有一番景象,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几乎是每所高中——无论考得怎么样的学生,都必定会像凶猛的野兽一样撕碎那些有帮凶嫌疑的印刷品,在教学楼间,让泄愤的快感变成人造雪花,制造暂时逃脱什么的狂欢……
不只如此,既然是高压锅中的青春激荡,无论是在考前还是考后,每年都难免生出一些不幸和灾难出来:轻则是考生受不了高压与父母关系恶劣、出走失踪,重则心理崩溃跳河跳楼、家人饮恨终生。这样的事情公开看到的虽然不多,那么被有关部门隐瞒以及没有显性事件发生,但心理遭受重压扭曲的考生又有多少呢?
二、厮杀震天,无一生还
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轰轰烈烈”在最近十年都不曾有什么变化,那么如此这般从家到国都倾注巨大心血的“考试运动”,到底带给考生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效益呢?虽然说高考坏话的已然不少,但未必能说到实质并给就家长和考生指出建设性的指导方向。
或许高考最“成功”的应该是,把那么多都需要得到成长帮助的考生们,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通过一杆标尺“优胜劣汰”,按照分数等级进入不同等级的高校。貌似是让有能力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以便在社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取得更多懂得成就。而如果真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倒也无可厚非。
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进入最好的大学,而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都是要直接要参加社会工作(本文讨论的主要方向),过上真正独立自主的成年人生活的。而实际上现在大学生们当年的就业率已经一年比一年差了——应届不能就业的或达30%左右;而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也有太多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即大学四年所学对工作几乎帮助不大。
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大部分对社会与职场的理解程度、适应程度都不高,一般会度过彷徨无措、将就为之、频繁跳槽的三年左右的时间;与此同时,社会新增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大学里要么连专业都没有来得及设置,要么已经脱节严重。
在不能就业的毕业生中,更滋生出了“青年啃老族”这样的现象,而这种因素除了客观就业难以外,更因为在上学过程中从未培养出独立自主和自我负责的心智模式——这个跟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很有关。而这个其实更可怕,在即便就业的毕业生中一样有,让他们在职场中同样遭受挫折……以上这些大面积出现的情况都给“高考”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让越来越多的各方人士开始绕到“高考”的前后左右,力图看清它的全部面貌。
而为什么万人瞩目的“高考”机制,在几年以后会给当初竭力参与游戏的人并不高效的回报呢?原因就在于即便筛选出来进入重点大学的人——这些在高考中被标签为优秀的人,更多的也只是具备了“会考试”——对着既定不动的目标和可预期的标准答案,集中一家人的全部火力攻克,可惜社会和生活从来都不是由标准答案组成的。同时,在进入大学之后,对如何适应社会、定位自己的帮助和能力培养根本不够。
而一个人上到大学不可谓知识不够丰富,只是这些知识要么和实际需要一时半会没什么联系,要么在大一学到的知识在大四已经被更新和颠覆了!如今即便在单纯学知识这一方面,大学已经越来越没有优势了,在温暖君的书友圈,太多书友一年啃下数百本书而且能够掌握、做出分享、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而在大学里四年下来弄来弄去都是那几本经典教材。这种情况让只专注于学校课本的大多数学生都不知不觉处于劣势而不自知——因为校外这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中,大有当初高考与他们竞争失败者。
虽然大学里的教学和毕业机制本身也存在问题,但如果一个人大学四年下来一无所学、一无所长,也不能完全怪罪到大学本身,因为大学确实提供了足够的自由时间、图书馆还有社团,只是利用的好的寥寥无几,否则不会出现毕业时候普遍的窘境。但因为正是高考这种闸刀似的人造节点的存在,让前面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老师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急功近利”甚至奴性地堆砌考试成绩的学习方式——甚至成为了一个青少年成长的全部,那么多关于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的部分全部被无视。
而到了大学之后,你却突然让一个做惯了奴隶的人去做主人,从突然被牵着鼻子走到彻底无人问津,这同样是一种摧残。所以在美国内战期间,大量黑奴自己都不愿意被“解放”,一样的道理。迷茫感、空虚感、焦虑感是刚入大学的学生共同的特征,很多人一直持续到毕业、持续到工作中都是这样……在最应该早做打算去适应社会、确立(至少积极探寻)人生目标和方向的时候,浪费了宝贵的青春。
而且因为一直以来从家庭到社会整个层面似乎都在暗示高考对人生“一锤定音”,让那些公考失落者——大抵包括那些没有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以及一些考的很不理想的学子,特别放大负面的自我认定,有很多人一生都挥之不去“失败者”的心理阴影,对继续其它形式的学习、读书、自学这类事情本能的抵触。
所以,以整体视角来看,无论你在高考这盘你死我活的棋局中是赢还是输,其实对所有青少年进行的是整体性的伤害——恶性的竞争、无谓的结果、折杀的飞翼。既如此,高考体制一时也不会更改,在现状下,考生和家长该抓住什么实质,为了长远的发展做出损失最小的选择呢?
三、锤不定音,弦外胜负
我们先假设如果没有上大学(包括大专),这个损失是否真的很大,再看看上了大学之后,这个收益是否很高?
或许有人马上会问好多工作也是要大专以上文凭的啊,很多重点高校毕业生还是会优先获得好的就业机会的,难道不是吗?我只能说这是非常非常短期的差别,而且只定位在“打工”的格局而已。但只要放眼高考那一刻到大学毕业三年(粗略取平均值)以后的时间,普通大学和重点大学之间的差异、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人之间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高考之后已经七年,高考之后分流到不同方向的考生都已经参加工作三年或者七年了,即便当初没有用四年时间去拿大专或者大学“敲门砖”的人,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在社会里拿到自己的“钥匙”,甚至闯出自己的“门”了!这个时候那场高考带来的分数影响已经势微,而且同时面临的职业上的晋身需要,所以这个对比是有意义的。
此时那些中国的大学普遍培养不够的几个关键能力——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情商能力、创造能力等(这些都属于内力觉醒部分),恰恰是影响接下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是一种社会真实形态的倒逼成长,而且与高考胜负的机制完全不同——因为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你连考题和考官都看不到在哪里,如果再不适应就只能被彻底淘汰了,而且不管你是否拥有大学文凭。
所以会出现一种反常现象,很多在读书时候不太用功的人,在毕业好几年后会因为职业需要,自己主动拿起书本考证、考研或者做其它形式的“充电”,这与目的不明的大学学习完全不同。内力觉醒之后的学习才是最需要、高效的、产出价值的,在大学毕业之前很难醒,很多时候是在工作好几年之后,在社会里被撞醒的。而最终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者,无非是通过各种主动的、被动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方式重新在内在构建起了这些核心而已。
如此看来,没考上大专和大学的那批学生,因为提早接触真实社会,甚至完全有机会更早的发现和补足自己的内力觉醒,也能更早更快以实际的需要学东西。这相对于高考之后分流到大学的那批同学,就是“反败为胜”的机会。而事实上,同龄的学历低做学历高的人老板比比皆是,而通过拿到高学历拿到好工作的人,反而思维上就习惯了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打工者,不是吗?
高考之后的四年到底是在大学里,按部就班以及隔绝情况下的自主探索,还是积极了解和参与社会、及早定位自己,其实是互为机会成本的。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无法绝对两个方式说孰轻孰重,就看是否以及何时完成这种内力觉醒。甚至,作为一个完整上完大学的人,想要完成完整的内力觉醒,还需要打破前面几十年塑造出来禁锢性思维,可悲么?
但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在高考竞争中失利,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TA更适合后者,完全不值得被当做一场失败!甚至在高考之前已经有平时和成绩上的迹象,所以也不值得让一家人在成绩和高考上用力过度,而应该转向其它方面。
四、独木桥边,大道坦途
社会这个大熔炉最终将烧毁一切浮夸,会以各种方式告诉孩子和家长,一个人的成长、成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也只需要七年的时间,当事者和相关者终将明白,高考那前后的一场“轰轰烈烈”,其实只是所有参演者一起鼓着腮帮吹起的“泡沫之夏”。
如果是十年以前,尤其是大学还包工作分配,互联网提供的自学机会和就业机会还没那么便捷和广泛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小学毕业取得成功的人,但完全忽视高考谈取得职业成就和成功都会显得很武断。但如今,情况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木桥之外皆是坦途:
越来越小的年龄就可以接触到广泛的知识,用来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普及和平台开放有利于个体创造和变现,并且不需要太多人一起协作了;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也让创业的风险和损失也没那么大了……只要有足够的自主能力、自学能力,在大学之外学到更多知识——而且是更新鲜、更实用的知识,以及更多的技能。
举一个略微有点奇葩的例子,去年网上流传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玩网游月赚数万,既享受了自己的乐趣,又赚到了钱,这比大部分人的生活提早了20年吧,为什么不可以?什么,你说游戏不该是正经事,那体育呢?影视呢?当然,这并不是提倡所有孩子沉迷游戏,但也不反对玩游戏,只是对于没有这部分天赋的孩子就不值得花过分的精力,只适合偶尔用来娱乐而已。
总之,在一个恐怖分子都能利用网络知识学会做炸弹、生产一辆汽车的全工艺和流程都能在网上找到的时代,你一定要说通过高考、上大学拿到那一块保鲜期不超过三年的敲门砖,那真的是认死理、钻死胡同了。
五、绳索不缚,天高鸟飞
而我们每年看到的却是相反的情况,独木桥上拥挤的态势和氛围却愈演愈烈,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时代虽然变了,但体制大而难动,最主要是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更僵化。他们过分重视眼前的竞争态势,并以爱为名操纵着学子们在成绩上粗放型地投入,几乎无视他们除了应试以外的天赋和机会,更没有觉悟去提早培养孩子的内力觉醒。
或许也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家长们对自主、自学、思考、情商和创造这些事情自己用的就不够、感觉上也不够,所以对内力觉醒本身就是无意识的。同时,本着一种我只要为孩子做了一些看得见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对得起孩子的心,加上类似“军备竞赛”一样的相互攀比,把功利行为炒得更加火热。
如果家长自己就懂得自学、思考和创造,以及通过自己的生活层次带给孩子更广阔的知识和视野,无疑对孩子的内力觉醒就是最好的影响,本身对高考和大学也容易看得开一些。退一步讲,即便家长智慧等级不够,只要宽容度够,能给到孩子自我探索和生长的空间,或者有意识让外力来培养这些,也算是不赖的了。
两者都做不到的家长就只能任凭恐惧、偏见和从众心理推动自己和孩子全力以赴参与这场“昙花一现”的疯狂。而结果就是大学毕业之后继续对孩子的工作操心,甚至操心TA将来的婚姻和家庭,操心TA的孩子……就这样永无止境地陪着孩子一起累。
总之,对家长和考生们来说,对于高考这场大戏,自己和孩子可以参演,但都别入戏太深,底限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有一个诡异现象,或许“不认真”反而取得好的高考结果!
无论如何,在孩子成年之前家长要帮孩子做到、在孩子成年之后TA自己要做到的,最为关键的就是完成“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