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迁移》启示录
这个时代,信息井喷,知识的获取非常的便捷,通过百度/谷歌的搜索框中搜索关键词,想要的信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获得。在这样知识外包给数字平台的时代,知识的背诵记忆,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古典老师的新书《跃迁》中记录了一个故事:
一次化学考试,考元素周期表,他直接填了周期表在书本的位置,古典的觉得,这些可以由计算机承载记忆的知识,我们只要知道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找得到答案即可,不需要再去死记硬背。
《知识大迁移》中,作者明确提出了对这种想法做法的质疑:
人的大脑必须具备足够多的基本知识储备,才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及其欠缺部分心中有数。以免陷入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苏格拉底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论断,雅典人都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他什么都知道。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而你们也不知道,但是你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元无知。
通俗说,我们想了解一个知识,我们必须得知道输入什么样相关的关键词,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知识列表。而当我们陷入元无知的时候,也就是连搜索框里的关键词都无从知晓,如何能搜索得到相关的知识?
在一定范围内,知识本身要比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知识本身构成了每个人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见识。过分依赖数字平台,不仅让我们的大脑空空如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脑记忆功能的蜕化。
书中第二个重要的观点:
常识性事实知识水平和收入存在正相关性。
这里的常识性知识,作者列举了:科学知识、文化素养、艺术和信仰、健康信息、体育知识、理财素养。
第三个重要观点:
个人获取信息应该平衡。
当今数字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定制信息成为主流和趋势,而网络媒体信息缺乏上下文情境。定制信息也会让我们陷入狭隘或者偏颇。不能过分信任依赖定制性信息。
要遵循"四等分餐盘"信息,保持理性平衡的信息膳食。
本书最终倡导的是"狐狸式"的广博和开放,常识性的简单知识出人意料的有价值。
本书阅读后,确实对于什么才是当今信息时代打卡信息的正确方式有了比较明晰的阐述,那就是:
不要过分依赖外包的数字平台,广泛的涉猎和记忆各种基础的常识性知识,保持开放。
书中有80%的篇幅,是作者为了证明其观点,列举的大量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基本都是建立美国文化的基础上的,可简单带过,真正干货内容观点不多,但却很独到。
也让我想到自己目前在从事的创意美学的教育,给孩子们讲解中西方艺术和文化,还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关文章: